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良卿记 > 第230章 当年凶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后续的结果不必多说,越皇崩溃后,再不顾声名,只想痛痛快快的质问回去,自是将心中积压多年的不忿与不甘,道了个干净。

安洋默默听着,直到对方哑不成音,他才淡淡开口:“因为我比你优秀,因为我,远比你优秀!”

会心一击,不止越皇哑然,其余人也纷纷面露古怪。

在问清了该问的事情后,白笙再次擂响鸣天鼓,震醒了因得知真相而惶惑不安的臣民百姓。

“天道苍苍,善恶分明!纵为帝王也难逃天怒人怨!今日我等,欲以凡兵惩戒罪人,敬告上苍知晓!”

午门处,祭品被摆放整齐,越皇与纪太后跪地,祷词念罢,刑手惶惶上前,正在此时,忽而电闪雷鸣,暴雨骤降。

不等那些臣民高呼,白笙朗喝:“无辜生灵受害,上苍亦不忍垂泪!我等得天地哺育,怎能不代为诛贼?!”眸利如刀,他挥手下令:“行刑!”

刑手挥刃,血水飞溅,两颗头颅高飞坠地,恩怨落尘。

祖庙前,白笙问道:“没让你亲自动手,可怪我?”

“脏。”炽楼满眼厌恶,提步跨进祖庙中。

九窍龙莲正值盛放,它并不似名字那般出众,极小的一颗,卧在瓷缸中,唯一出奇的地方,大抵就是,它只有九片莲瓣,莲蓬上也只有九孔。

炽楼探指轻抚,只觉满心柔软,这物,曾救过她的性命。

四处扫了遍,白笙吩咐人将莲收好,随后,陪良卿出宫去祭拜族人。

旧址不可寻,连坟茔也没有一座,白笙本提议重建祠堂,却被良卿拒绝,她于故地焚香祝祷了番,便头也不回的离去了。

白笙不解,却也没有追问,如今灭国虽已功成,但分食却还没有结束。

秦桓没有再参与,将所有事都交给了秦扶,于是,之后的几天里,秦扶这位阴柔皇子,彻底被白笙气炸了。

“齐白笙!你怎么不去抢!”

“如今这些,不都是抢来的吗?”

“护国公也和他一个意思?!”秦扶转向石奚。

“不不不!”石奚连连摆手,“你们谈你们的,和老夫无关。”该得的他都已经收归囊中,如今只要看戏就好了。

“本侯与宛皇在出发前,便签下了百年盟书。”白笙淡淡一句,将岸上的石奚拖下了水。

秦扶惊疑不定,试探问道:“关于哪方面的盟书?”

“同进同退。”

“你们!欺人太甚!”这两方都结盟了,还在这假惺惺的商谈什么?!

石奚想解释,却被白笙打断。

“行了,契书本侯已经备好了,没问题的话,殿下就签了吧!”

秦扶看过,面色变了又变,这契书活像把利刃,生生剜在北周最肉疼的地方!

一拖再拖,直到实在拖不下去,秦扶才拿着契书去见了秦桓,后者此时根本无心这些杂事,稍扫了眼,便大笔一挥签下了。

诸事妥帖后,白笙才想起之前问出的事,于是,再次找上炽楼。

“戴玉犴是谁?”这是他自越皇口中问出的灭沈家的凶手,据说来自江湖。

炽楼听过前因后果,神情变得极其古怪,古怪到白笙骤觉不安。

“怎么了?这人有什么问题?”

炽楼还没答话,富贵便忍不住说了出来。

“天算子的那个徒弟,就是血手戴玉犴,早年间专门在江湖接这些活计…”

道士雨停竟是灭沈家的凶手!白笙愣了片刻,不禁思索了起来,既然如此,那天算子在这其中,又到底扮演了个怎样的角色?

“安师,天算子在哪?”安洋房中,白笙开门见山问道。

安洋神情为难,直到最后也没回答,而是直接带白笙等人,去见了天算子。

郊外山苑,安洋轻叩了几下门,便有人应了声,可还不待对方开门,纪长空便忍不了了,抬脚将门踹开,寒渊滑出剑鞘,直逼门后之人。

“长空住手!”

“住手!”白笙与天算子同时喝止。

“先生打算给我个解释吗?”

“公子既然寻来,在下定然知无不言。”天算子笑的轻松。

“沈家血案,真是他做的?”白笙指向雨停。

“生意他确实接了,但却没动手。”天算子笑了笑:“我拦住了他,不然,沈家不会留下活口。”

“动手之人呢?”

“全被他杀了,说来,他还替沈家报了仇!”

雨停摇头,拈尘作揖:“徒儿不过是自赎己身罢了。”

“你既然能拦他,又为何没有救下沈家?你到底,是什么人?”

天算子望向他,空洞眼眸中盛满无奈,良久,尽数化为了叹息,拂开凑上前的雨停,他自己摇着坐下木车,向前挪了挪。

“你的腿?”白笙皱眉。

“两条腿,一只手,都没用了。”

“伤到了?”

“天伤。”

“你又做了什么?”

“我,改变了历史。”晴空响起闷雷,似是在为他这惊人之语辅奏。

白笙半晌无言,饶是他再聪明,此时也不知该如何接话,像是察觉了他的苦恼,天算子笑了笑。

“您无须多问,咱们尽快赶回云晋吧!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咱们?”

“我和您一起回去。”

白笙要说不好奇,那定然是假话,可不知为何,他还是没有追问,反而依着天算子说的,准备起了归国。

至于天算子与炽楼见面时的精彩,自然不用言说,二人互相骂了半晌,富贵则是再次同雨停打了个难解难分。

就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中,白笙等人踏上了归国之程,来时只有寥寥十万兵马,可回去时,却整整多了近二十万降兵。

一路平坦,直出东越境内,再次入了宛国,和宛皇这个“盟友”客套了会,白笙等人便再次出发了。

途中风景无限好,白笙却没有心情驻足欣赏,自天算子的几番催促中,他察觉到了急迫,连带着心中也被蒙上了层阴霾。

直到南境边关在望,他才松下口气,正准备理整好心情,去看望临世没多久的侄子,却在接到京中来信时,彻底乱了阵脚。

“陛下病重,速归!急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