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 > 第168章 炮口谈判:秘鲁海岸的武力与筹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8章 炮口谈判:秘鲁海岸的武力与筹码

“拓荒号”驶离澳洲悉尼湾时,陈帆塞给林远一份密报——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从秘鲁发来的:“西班牙人在利马港增派了三艘风帆战舰,总督宣称‘绝不允许异教徒染指银矿’。”林远捏着密报走向船头,望着南半球渐沉的落日,甲板上的蒸汽炮正被工匠们擦拭得锃亮,炮身刻着的“蛟龙出海”纹在余晖里像要活过来。“北境的铁轨是打出来的,南美的航道也一样。”他对身旁的护卫队长说,同时让电报员给后续的“应龙级”铁甲舰发报:“抵秘鲁外海后隐蔽游弋,勿近港口。”

船队穿越西风带时,就已遭遇西班牙人的试探。一艘挂着“检查”旗号的西班牙小艇试图靠近,被“拓荒号”侧舷突然弹出的蒸汽撞角逼退——这东西平时藏在船身,遇袭时能瞬间伸出三尺,专门撞碎对方的船桨。小艇仓皇逃回后,林远让人将测银仪的样本、江南丝绸的样品分装成“谈判礼盒”,准备给利马总督“先礼后兵”。

抵达利马港外的第三日,西班牙殖民当局终于有了回应:总督的使者登上“拓荒号”,瞥了眼舱里的采矿设备,傲慢地说:“国王陛下允许你们在港外停留十日,可交易,但不得踏足陆地,更别提银矿。”林远没动怒,只让人打开冷藏舱——里面的江南茶叶、湖广瓷器散发着清香,“这些货物若在利马销售,利润够你们买十艘战舰,而我们只要三个月的采矿权,用银砂等价交换。”使者冷笑:“银矿是上帝赐予西班牙的,不是用来交易的。”

冲突在第五日爆发。大明派去勘察矿脉的侦察船(伪装成渔船)在近海被西班牙巡逻舰拦截,船员被捆成粽子扔在甲板上,船上的测银仪被摔成碎片。消息传回“拓荒号”时,林远正在给印第安翻译讲解“血盟”仪式的细节,闻言突然起身,将茶杯重重顿在案上:“把巡逻舰的主桅打断,人给我抢回来,银矿样本一粒不许少。”

蒸汽炮的轰鸣在正午的海面上炸响。“拓荒号”的侧舷炮采用格物司新制的“短程速射型”,虽射程不及西班牙火炮,却能在三分钟内连发五弹。第一发擦着巡逻舰的桅杆飞过,木屑如雨落下;第二发精准命中主桅中段,整根桅杆带着帆布轰然砸进海里。西班牙水兵还在发愣,大明的蒸汽小艇已像箭一样冲过去,护卫队员举着连发弩(射程远超对方火枪)喝令“放人”,没等对方反应就将被俘船员拽上小艇,连摔碎的测银仪零件都捡了回来。

“这是警告。”林远让翻译给利马总督带话,同时让人将巡逻舰的断桅拖到港外浅滩——那截带着西班牙王室徽章的木头,像根耻辱柱插在退潮的沙滩上。总督气得在府邸摔了酒杯,却迟迟不敢下令反击:他派去侦察的小艇回报,港外三十海里处发现“黑色巨舰”(正是隐蔽的“应龙级”),甲板上的炮口比西班牙战舰的主炮还粗,“那东西不用风帆也能跑,烟囱里的烟能把天都熏黑”。

武力威慑的间隙,林远没忘递出橄榄枝。他让人将一箱箱江南丝绸、湖广瓷器搬到港外的中立小岛,邀请西班牙商人“验货”,并当场用测银仪演示:“同等重量的银砂,换的丝绸比你们从欧洲运来的多三成。”更让商人动心的是格物司的“蒸汽织布机”样本——这种机器一天能织的布,抵得上十名印第安织工,林远许诺“若开放采矿权,就传授技术”。

印第安部落的态度成了关键筹码。被西班牙压迫多年的部落首领们,听闻大明船队击退了巡逻舰,连夜划着独木舟来见林远,带来了最纯净的银矿砂作为“投名状”。“他们用枪指着我们的头挖矿,”首领用石刀在地上画图,“你们若帮我们,银矿的一半归你们,我们只要能种玉米的铁犁。”林远让工匠当场打造了一把铁犁,犁头特意刻上印第安图腾,“这把犁能让你们的玉米增产,比银矿更实在。”

谈判在港外小岛的临时帐篷里展开。西班牙殖民当局的代表攥着佩剑,看着帐篷外大明士兵肩上的蒸汽步枪(枪管还在冒热气),喉结动了动才开口:“最多给一个月采矿权,银矿砂需缴纳五成作为‘王室税’。”林远笑了,让人掀开帐篷角落的帆布——里面是印第安部落送来的“西班牙私藏清单”,详细记录着总督每年瞒报的银矿产量。“五成税?”他指着清单,“恐怕连你们自己都没给国王缴够三成吧?”

筹码一点点摊开:林远承诺“王室税”可直接通过澳洲中转站汇往西班牙本土,绕开殖民当局;保证采矿设备只用于指定区域,不涉足西班牙人的核心矿区;甚至提出“联合护卫”——大明护卫队帮西班牙人防范印第安部落的袭击,条件是允许印第安人“自愿采矿,按劳取酬”。每一条都戳中殖民当局的软肋:既怕王室追责,又缺开采技术,更担心印第安人造反。

最终的妥协带着火药味。西班牙人允许大明船队在秘鲁停留三个月,采矿区域限定在印第安部落的传统领地(避开西班牙人已控制的富矿);“王室税”降至三成,可用铁器、布匹抵扣一半;冲突中被打碎的测银仪,由西班牙当局赔偿同等重量的银砂。签字时,林远特意让印第安首领作为“见证方”在契约上按了手印,用部落图腾代替签名——这是在告诉西班牙人:大明的盟友,不止有英国商人。

小摩擦仍在继续。西班牙矿工故意在矿洞边界挖陷阱,林远就让工匠用蒸汽钻探机反向掘进,将对方的矿洞灌了海水;巡逻队夜里偷偷在运输轨道旁埋炸药,却被印第安人通过“电报预警”(林远刚教会他们用简易信号机)提前发现,缴获的炸药全被用来炸开矿脉,效率比人力高十倍。“北境的规矩得搬过来,”林远对采矿队长说,“对方耍手段,咱们就用技术碾压,既不主动挑事,也绝不吃亏。”

当第一船银砂装上“拓荒号”,林远站在甲板上看着西班牙士兵远远监视——他们的火枪斜背在肩上,再没人敢横举。印第安部落的孩子们举着铁犁模型跑来送行,犁头的反光与蒸汽炮的铜色在海面上交织。林远突然想起离开北境时,陈武说的“铁轨下的石头,都是打服了才肯铺路”,此刻望着秘鲁海岸的浪花,他终于明白:无论是漠北的草原还是南美的海岸,武力是用来划定底线的,而真正让对方低头的,是“打不过又离不开”的筹码——就像北境的蒙古人离不开铁路,西班牙人终究离不开大明的铁器与市场。

蒸汽轮机启动时,林远让工匠往西班牙港口的方向鸣放礼炮——三响,不多不少,是外交礼节,也是警告。港内的西班牙战舰慌忙回礼,炮声却稀稀拉拉。他知道,这三个月的采矿权只是开始,就像当年在雅克萨,第一声蒸汽锤的轰鸣落下时,谁也想不到铁路会铺到贝加尔湖。而南美大陆的博弈,才刚刚在炮口与筹码的平衡中,翻开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