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丰臣秀吉为首的主战派,自然闹腾的不可开交。王直其实早有决议,放弃东海,北上扶桑。但是王直不肯走,他人也无法成行,便僵拖着。
面对主战派的抗议,王直再次下达了,舰队主力开赴扶桑的命令。就选在当晚,大船集中突破官军根本不算什么的海上封锁,直接过到日本。
主力转移,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剩下那些人的命运,就很难说了。王直决定共赴难,同生死。实在不成,就领着,一起向官军投降。这种投降,有别于招安。不可能有好果子。就算是普通战士,都大有可能,下狱落罪。至于作为首领的王直,一般难逃死刑。
基本上所有人都知晓其中厉害,除非是傻到家的。王直不是“傻到家”,虽然已经被很多人这么觉得,但他更大的问题是太“直”了。也不知中了什么邪,反正脑里一根筋,就这么着呗。
革命主力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的指令,出其意料地被大伙平静接受了,包括主战态度最坚决的丰臣秀吉。原本下边已经闹得厉害,王直还以为自己的命令,会遇到强烈反弹,看来是多虑了。想着,很可能是相似的命令,早就下达过,此时再提,并不让人意外。
解放军东海舰队到日本后,可以去干嘛。王直没有细想过,因为与他已经关系不大了。他抱定为“改革开放”牺牲的念头,决定来次光荣的“殉难”。
鉴于革命形势的巨大变化,革命队伍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最终奠定了北上“抗日”的新局面。这一切并非只发生在近代,其实明朝也有过。
但王直一开始并没有就想好,这次战略大撤退的最终目的,会是“北上抗日”。大明解放军从好好的“改革开放”,到“北上抗日”这种转变,确实也太大了些。
路,有时是被逼着走出来的。所以有“时势造英雄”一说。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革命军还未真正攻上过日本本土。八年抗战,好不容易拼到胜利。竟然依旧都未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不说,是个大遗憾。
幸好有解放军小兵王直穿越到大明,怎么着也得努力一把。不谈别的,日本确实该打下来。虽说日本并没有成为中国固有领土,可如果王直没死那么早,估计能弄成差不多。
这天晚上,王直留在自己房里,静静地等着。解放军东海舰队的主力要去日本。但他决心不走。王直相当的“直”,一根筋扭不弯。旁人包括两结义兄弟松冈则方、丰臣秀吉,能劝的话都说尽了。王直就是雷打不动,一定要剩下来,不走。当真要做“齐天大剩”。
王直显得孤零零的,只有一盏昏黄的油灯作伴。亲信、干将们基本上都要往日本去。王直也睡不着,他要等着船队顺利进发,然后会有消息回报。王直并不想,亲自去送行,因为那肯定成为“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