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参观完了景云钟,讲解员领着三人在碑林博物馆内信步游览。一路行来,馆内清幽雅致,古树参天,碑石林立,充满了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气息。嬴政默默观察着周遭的一切,心中对这后世的“博物馆”又多了几分认识。

“三位来到西安的行程紧吗?”讲解员小姐姐温婉地笑着询问,“我们碑林博物院文物众多,若是时间紧张,我这边可以加紧安排行程,优先带三位参观最具代表性的藏品。”

林幼微牵着嬴政的小手,柔声道:“行程不算特别紧张。既然是来参观文物,我们自然也想多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如果可以的话,当然是想尽量将镇馆之宝都看一遍。”

讲解员听罢,脸上笑容更盛:“那三位今天可真是来巧了!请随我来。”

说着,讲解员引领着三人,穿过几条回廊,朝着石刻艺术室的方向走去。沿途的景致,无论是造型古朴的石碑,还是路旁精心修剪的树木,亦或是石刻艺术室门前那几尊气势不凡的石雕,都让天幕下的各朝百姓感受到了这座博物馆内浓郁的艺术氛围,仿佛每一处都沉淀着历史的厚重。

[这后世的博物馆,当真是移步换景,处处皆是雅致啊。]

[不仅藏品丰富,连这庭院都修建得如此匠心独运,可见其用心。]

[是啊,单是这庭院风光,便足以令人流连忘返了。]

[不知那石刻艺术室内,又将是何等景象?]

一踏入石刻艺术室,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而最先映入眼帘,也最为震撼人心的,便是那六幅骏马石刻浮雕——昭陵六骏。

天幕之下,大唐皇宫内,原本正襟危坐的李世民,在看到这六匹骏马的瞬间,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紧紧盯着光幕,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熟悉感,仿佛有什么无形的纽带,将他与那石刻上的六匹骏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他冥冥之中感觉到,这悬挂于后世石刻艺术室墙壁之上的六匹神骏,或许与自己有着莫大的干系。

“诸位请看,”讲解员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与自豪,“这便是我们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昭陵六骏。”

三人凝神望去,那石刻上的骏马或扬蹄奔驰,或伫立凝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那遒劲的线条,饱满的肌肉,飞扬的鬃毛,无不展现出大唐盛世的雄浑气魄与精湛的雕刻技艺。即便只是石刻,那扑面而来的沙场铁血之气,依旧让人心神激荡。就连嬴政也不由得被这精美的石刻所吸引,目光中露出了赞赏之色。

只是,“昭陵”二字,却让嬴政心中微微一动。陵者,多指帝王之陵寝。这帝王陵墓中的东西,又为何会出现在此处?想起这个,嬴政眉头微蹙,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隐忧:这……该不会是后世子孙从哪个皇帝的陵墓里专门挖出来的吧?那自己的皇陵……会不会也……

讲解员看了一眼李今越和林幼微的穿着打扮,笑着说道:“说起昭陵六骏,看二位的打扮,想必对咱们大唐文化也是十分熟悉了。二位可了解这昭陵六骏的来历?”

李今越眼中闪着光彩,显然对这段历史颇为熟稔,她笑着接口道:“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为珍爱的六匹战马。分别是‘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还有‘飒露紫’。这六匹骏马,都曾跟随唐太宗驰骋疆场,南征北战、深受太宗的喜爱。”

讲解员眼中掠过一抹惊讶,赞许地看着李今越:“这位小姐姐说得不错,看来您对咱们太宗皇帝和这段历史非常熟悉啊,竟然连六骏的名字都能一一记下,真是了不起。”

李今越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嘿嘿笑了两声。

林幼微则在一旁笑着调侃了一句:“不愧是个老天策哈。”

“那是。”李今越得意地扬了扬下巴。

讲解员莞尔一笑,继续介绍道:“正如刚刚这位小姐姐所说,这六匹战马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爱的六匹坐骑。而‘昭陵’,便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合葬陵墓。这昭陵六骏石刻,原本是六块巨大的浮雕,镶嵌于昭陵北面祭殿两侧的庑廊墙壁上,纪念这六匹陪伴太宗皇帝南征北战的功勋战马。”

听到此处,天幕下的李世民心里猛地“咯噔”一下。自己陵寝祭殿前的石刻浮雕,为何会出现在这后世的博物馆之中?而且,光幕中的石刻,似乎还有几块带着明显的碎裂和修补痕迹。他原本对这些后世子孙是颇有好感的,可若是他们真的将自己陵前的物品私自打碎,迁移至此……即便是再欣赏后辈,他心中也会感到极大的不悦,甚至会有些恼怒。

“说起昭陵,根据史料的一些记载,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可能确实遭遇过盗掘的厄运。比如在唐末五代十国那段混乱的时期,昭陵似乎曾有被盗掘的记载。”

这话一出,李世民的心不由得又是一沉,眉头紧锁。连带着,就连一旁的嬴政,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心中对这位后世的皇帝生出几分同情。

“但是,根据咱们现代考古学家的勘探和研究,昭陵整体山势完整,并没有发现大规模盗掘的明显痕迹。史料记载,昭陵地宫深藏于山腹之中,距山顶足有七十五丈,且山体坚硬,多为石质。别说在古代,即便是以咱们现代的勘探技术,想要准确找到墓道的入口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当年的盗墓贼了。所以,根据我们目前的勘测结果,昭陵的墓室应该是保存完好的,并没有被盗掘。”

听到这里,天幕下的李世民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不少。没被盗就好,没被盗就好!可他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既然陵墓完好无损,那这六骏浮雕,又为何会出现在这博物馆里呢?

“所以啊,这昭陵地宫之中究竟有多少珍贵的文物,我们现在也还是一个未知数。甚至,学术界一直有人猜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会不会就陪葬在昭陵地宫之内?但我们华夏对于文物的发掘,一直秉持着极其审慎的态度,除非是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发掘,否则不会主动开启。因此,关于昭陵地宫的秘密,恐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都难以知晓了。”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昭陵的地面建筑和已发现的文物中,最为着名、最具代表性的国宝,无疑就是我们眼前的这‘昭陵六骏’了。”

听着讲解员小姐姐的讲解,天幕上下无不点头同意,这石雕的雕刻确实精妙绝伦,只是,看着石雕上的裂纹,天幕上下也无不叹息,这裂纹确实刺眼。

嬴政的目光扫过那一道道或深或浅的裂痕,眉头微蹙。如此艺术瑰宝,却遭受这般损伤,着实可惜。

随着李今越、林幼微和嬴政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缓缓移动,而嬴政很快便注意到,在这六幅骏马石刻中,有两匹马的石雕,其完整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四幅。

“三位想必已经看出来了,这昭陵六骏之中,有两匹与其他四匹相比,显得‘完整’许多。”讲解员说道。

李今越与林幼微皆颔首,嬴政亦是凝视着那两匹与其他明显不同的石马。

讲解员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中充满了惋惜,“这便是我们华夏昭陵六骏,最令人心痛的伤痕了。”

而天幕之下,原本因之前对昭陵未被大规模盗掘的论断而略微放松的心的李世民,此刻的心又猛地提了起来。他紧盯着光幕中那两匹与众不同的“爱马”,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他。为何会是“伤痕”?他的“飒露紫”和“拳毛騧”,究竟遭遇了什么?

“1913年,那时的华夏,正值动荡岁月,军阀混战,国力衰微。在这样的混乱时期,在这种时候,一些外国文物贩子盯上了华夏陕西的唐代帝陵的国宝。他们多次组织盗掘,虽屡遭当地民众的奋力抵抗,但悲剧还是发生了。”

“1913年5月的一天,这些盗贼将昭陵北司马门祭坛东西两侧石刻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从石屏上砸下。在将这两块沉重的石雕运下山时,被闻讯赶来的当地村民们发现并奋力拦截。在混乱之中,二骏被推下山崖,摔成了数块。后来,这些残碎的石骏被当时的陕西政府没收,然而,那时的陕西都督,因为受到袁世凯的排挤而离任,不久便病逝了。整个关中地区,连同这批国宝,都落入了新任陕西督军,也就是袁大头的亲信陆建章之手。”

闻及此,天幕上下,一片哗然与怒骂之声。

[无耻之徒!趁火打劫!]

[可恨!可恨至极!竟敢盗我华夏国宝!]

[那些洋人贩子,当真该千刀万剐!]

李世民只觉得胸中一股逆血翻涌,指节捏得发白。他的飒露紫,它背上还雕刻着丘行恭为它拔箭的场景,那是它忠勇的象征!拳毛騧,它身中九箭依旧屹立不倒!又是何等的壮烈!这些贼人,怎敢!怎敢如此!

“后来,袁世凯复辟称帝,他的二儿子给陆建章递话,让他把二骏送到袁府。但是,根据一些记载和推测,二骏并未进入袁府,不久之后,它们便转手到了当时国际上臭名昭着的文物贩子卢芹斋手中。民间的推测认为送到北京的时候,袁大头已经倒台,陆建章便将此国宝转卖,赚了一笔钱。”

“最终,‘飒露紫’与‘拳毛騧’这两件凝聚了盛唐气韵的国宝,就此流失海外,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希望能追回这两件国宝,但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不归还。”讲解员说到此处,已是语带哽咽。

李世民只觉得胸中一股郁气翻腾,几乎要呕出血来。他的飒露紫,拳毛騧,竟流落异国他乡,有家不能回!这让他如何能不痛心!

各朝各代的百姓们更是群情激愤

[强盗!土匪!无耻之尤!]

[我泱泱华夏的国宝,凭什么被他们霸占!]

[这卢芹斋,贩卖国宝!简直是无耻败类!]

而李今越和林幼微虽然之前就知道这件事,但无论听过多少次依旧是十分气愤。而嬴政更是面色铁青。国宝流失,这是任何一个有血性的华夏儿女都无法容忍的。

讲解员平复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而另外四骏,也同样经历过磨难。在1918年,一个名叫毕士博的美国人,又打起了这剩下的四块石刻的主意。为了方便运输,他让人将这四件的石马都砸碎成了数块。”

“砸碎?!”天幕下又是一片惊呼与怒骂。

[这些天杀的贼人!如此瑰宝,他们怎么下得去手!]

[简直是暴殄天物!禽兽不如!]

[我华夏的宝贝,岂容尔等如此糟蹋!]

李世民只觉得心口一阵绞痛,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万幸的是,”讲解员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就在他们准备将这些碎裂的石刻运走的时候,被警觉的陕西当地民众及时发现并成功拦截了下来。这四骏的残块,后来被运往当时的陕西省图书馆进行保管。直到1953年,我们西安碑林博物馆成立的时候,接收了这四件历经劫难的石刻。后来,经过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努力,才将它们重新拼合修复,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模样。”

大唐,李世民只觉得一阵阵痛心!那些可是陪伴他浴血沙场的功臣啊!竟然被人当货物一般,肆意砸碎!

但万幸……万幸那剩下的四骏还在华夏的土地上。

当知道后世不仅没有随意对他的陵墓动手,反而竭尽全力保护他陵寝中的遗物,甚至为此不惜与盗贼周旋,李世民那颗因愤怒与悲痛而揪紧的心,又涌上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这些后辈,他们……他们没有忘记大唐,他们还守护着自己陵寝。

一种深切的感动,悄无声息地浸润了他那颗帝王之心。纵然相隔千年,这份来自后世的敬意与守护,比任何祭祀都要来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