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子和其他一些躲藏在暗处的平民百姓,被如狼似虎的清兵从藏身之处搜了出来,驱赶到城中心的一片空地上。
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毕竟,在他们看来,城池的陷落,意味着战乱的结束。
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太平天国的狂热信徒,只是被裹挟进这场战乱的普通百姓。
现在,王师来了,或许……能过上几天安生日子了?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颤巍巍地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努力挺直了佝偻的腰板,
对着一个骑在马上的清军将领,恭敬地说道:
“将军大人……我们……我们都是大清的子民啊!我们是被那些长毛贼寇胁迫,才困在这城里的!如今王师天降,解救我们于水火,我们……我们感恩戴德啊!”
他说着,便要跪下磕头。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附和:
“是啊,将军大人!我们都是良民!我们盼着王师来,已经盼了好多天了!”
“求将军大人开恩,给我们一条活路吧!”
骑在马上的清军将领,是一个面目阴鸷的中年人,他穿着一身华丽的铠甲,腰间挎着一把镶嵌宝石的指挥刀。
他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这些跪倒在地的百姓,嘴角,却勾起了一抹冰冷而残忍的笑容。
“哦?大清的子民?”
他拖长了语调,声音如同毒蛇吐信般嘶哑,
“你们也配自称大清的子民?”
他猛地一挥手,声音陡然变得狰狞:
“这座城,既然被长毛贼寇占据过,那城里的每一个人,就都沾染了反贼的妖气!每一个,都该死!”
“你们说你们是良民?哼!谁知道你们是不是暗中资助过贼寇?谁知道你们是不是贼寇的同党?!”
“本将军奉皇上之命,前来剿灭叛逆!凡是与贼寇同城者,皆视为同党!一律……格杀勿论!!”
“什么?!”
“将军大人!冤枉啊!我们真的是良民啊!”
“我们没有从贼啊!我们是被逼的啊!”
百姓们闻言,顿时炸开了锅!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苦苦等来的“王师”,竟然会对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顺民”,下达如此残酷的命令!
那名老者更是面如死灰,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绝望地嘶喊道:
“将军大人!我们……我们真的是大清的子民啊!我们……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我们对大清忠心耿耿啊!您……您不能这样啊!”
清军将领冷笑一声,眼神中充满了不屑和暴虐:
“忠心耿耿?哼!若是真的忠心耿耿,为何不早早献城投降?为何要与贼寇一同负隅顽抗?”
“在本将军看来,你们这些所谓的‘良民’,比那些长毛贼寇更加可恶!他们是明着反,你们是暗着坏!”
“留着你们,只会是祸害!不如……全部杀光!以儆效尤!也让天下人都看看,与朝廷作对,是什么下场!”
他不再多言,猛地抽出腰间的指挥刀,向前一指,厉声喝道:
“传我将令!封锁四门!城内之人,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不留!尽数诛杀!!”
“喳!”
周围的清兵们发出一声震天的应和,他们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如同出笼的猛兽般,扑向了那些已经彻底绝望的百姓!
那种无差别屠杀带来的窒息感和绝望感,比之前的“扬州十日”更加强烈,
因为这一次,被屠杀的对象中,有许多人直到最后一刻,都还天真地以为自己是“自己人”。
那些前一刻还在磕头求饶、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的百姓,
在清兵的屠刀下,惊恐地四散奔逃,但紧闭的城门和如狼似虎的士兵,让他们无路可逃。
一个年轻的母亲,紧紧抱着怀中的婴儿,她对着一个挥刀砍来的清兵哭喊:
“我是正黄旗的包衣奴才!我的男人在京城当差!你们不能杀我!”
但那清兵只是狞笑一声,手中的刀,依旧无情地落下。
许多穿着体面的商人、士绅,他们原本以为破城之后,凭借自己的身份和财富,可以幸免于难,甚至可以从中捞取一些好处。
但此刻,他们与其他平民一样,在屠刀面前,没有任何特权。
他们的哀嚎和求饶,只换来了清兵们更加残忍的戏弄和杀戮。
年轻女子(观众视角)在混乱中被人群裹挟着奔跑,她亲眼看到一个邻家的老奶奶,
因为跑得慢,被一个清兵从背后一刀砍倒,鲜血染红了她花白的头发。
她也看到,那个之前还和颜悦色向他们询问城内情况的清军小头目,
此刻正狞笑着,将一个试图反抗的年轻男子一脚踹翻,然后用长矛狠狠地刺穿了他的胸膛。
那柄王爷佩刀的主人,已经在城战时死了。
精美的外观,保护不了这里的子民。
他的下一任主人,下了屠城的命令。
在他们眼中,这些所谓的“子民”,不过是数字,是蝼蚁,他们的生死,全凭自己的喜怒。
当希望被彻底粉碎,当“自己人”的屠刀比敌人更加冰冷无情,那种绝望,是深入骨髓的。
画面再次暗了下来。
当这段“历史”结束,王建国教授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了,
那是一种混杂着极度悲愤、羞愧和深深无力的灰败。
过了许久,他才用一种近乎虚脱的声音,喃喃自语:
“兵祸……兵祸啊……无论是谁的兵……最终……最终遭殃的,都是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原来……原来在他们眼中,我们……从来都不是什么‘子民’……只是……可以随意宰割的……牲口……”
这位研究了一辈子历史的老人,在这一刻,仿佛所有的信仰都崩塌了。
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两行滚烫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夺眶而出。
会场内,再次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但这一次,沉默中,蕴含着更加强烈的愤怒和……一种对历史真相的重新认知。
紧接着,那件精美的“清代宫廷珐琅彩双耳瓶”被放入。
大屏幕上的画面再次亮起,这一次,光线昏暗,
带着一种宫廷特有的、压抑而奢靡的氛围。
观众的视角,附着在了一个在雕梁画栋的宫殿廊庑间,端着一盏油灯,脚步匆匆的小太监身上。
他低着头,眼神中充满了惶恐和不安,连大气都不敢喘。
宫墙之外,隐隐约约传来隆隆的炮声,如同远方的闷雷,一下下敲击着所有人的心脏。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檀香、脂粉、药材和……某种腐朽气息混合在一起的怪异味道。
时间,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兵锋,已经直指大清国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