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朝廷中一天都在争执什么有的没有的?难道天下没有正经事可做了吗?就围着太子师傅的事情喋喋不休?
“萧丞相!”扶苏看向沉默寡言的萧何。
萧何担任新朝左相,就变得沉默了很多。大概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前朝的人,内心总有些不安,所以在御前的会议上,总是皇帝不问,便不说。好在萧何和右丞相张苍还有一些故人之谊,丞相府的事务两人经常商议,倒没什么大问题。
“臣在。”
“淮南王英布,怎么处置?”
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是刘邦朝遗留下来的两个异姓诸侯王。扶苏已经登基很久,英布除了送过一份祝贺、几样礼物以外,并无任何投效的表示,是人都知道,英布这是依仗自己手中有兵吗,地方又处在南方荒蛮之地,准备负隅顽抗了。
“臣下……”萧何是满嘴苦涩。英布是一个遗留问题,按理说应该在解决了韩信、彭越之后,就去解决英布。当初吕皇后把彭越的肉酱送到淮南国的时候,给英布还是很大震慑的。但是扶苏杀了刘邦,这件事情就没法做完。
英布的王位来自项羽和刘邦。无论项羽还是刘邦,都是一起反秦的首领。英布作为反秦力量的一支,接受诸侯王的册封是应有之义。但扶苏本身就是大秦,英布怎么可能投降这个秦皇?
可是这些话,让自己怎么说?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陛下已经在长安称帝,淮南王英布理应来朝!”叔孙通在旁边补了一句。
“臣草诏,令英布来朝?”萧何道。
“若是仍不来朝呢?”扶苏问。
“那便只有兴兵讨伐了。”萧何咬牙。
“何人可以带兵讨伐英布?”
萧何张了张嘴——国中领军名将,就只有蒙恬韩信,难不成皇帝您能自己带军讨逆?之前刘邦倒是兴致勃勃经常领兵出征,可是征讨韩王信的时候就吃了个亏,被匈奴人差点吞掉。刘邦也算是一代名将,统领十万大军还是能做到的……
可是举荐将军,这不是自己该做的事儿啊!蒙恬我不熟,也不知道举荐蒙恬合适不合适,韩信……全天下都以为我和韩信关系好,但是此一时彼一时,韩信自从被刘邦抓回来做淮阴侯,我就和他再没有什么来往了。
扶苏看着参加朝会的诸位,人人都不做声。这是把问题踢回来?
蒙恬要开口,扶苏已经先截断了话头:“中尉淮阴侯韩信,熟悉英布的用兵之法,传韩信回来,商议平淮南国事!”
“诺。”
众人关心的是太子的班底,扶苏关心的是淮南国何时归附。天下一统、黎民安乐,这才是皇帝最重要的任务。
“长安城工业中心计划,你们商议如何?”扶苏的目光转向赵杏儿。
“国家初定,百废待兴,国库匮乏,臣下以为,长安工业发展不宜过速,臣下与张丞相反复议定,长安工业,第一阶段建造一座发电厂、一座化肥厂,足矣。”
“这么少?”扶苏不悦。张村的厂房林立。洛阳也大兴土木,有工厂就有财富,怎么自己这里才只有两家厂?
“国库空虚……”赵杏儿抿抿嘴。
“难道朕的国库还比不上巩侯……”这句话扶苏没有说,但是心下不悦。
“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多。”赵杏儿解释了一句。
“这两家厂所需几何?”扶苏强压着不悦。
“连同广播电台、国家电报网,约需三千万钱。”
除了张苍,其余的人并不知道化肥厂、发电厂是什么,听到四个工坊就要三千万钱,却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扶苏却没有什么反应,出神想了一会儿,说:“国用艰难,化肥厂由内廷出资五百万钱,等值入股。”
赵杏儿的眼睛闪了一下。
您这真是……您一个皇帝连这种钱都不放过吗?尿粉的钱它不骚气吗?
哦,广播电台和国家电报网是公共事业,也没啥明显的利益,所以从国库拨钱,化肥厂可以供应关中八百里秦川,稳赚不赔,陛下您就想插手参股……
不过好在,这种化肥厂原本的设计也是一县一厂的民营企业。皇帝你就是全额投资,也没毛病,您这还要占一部分公家股份……怎么做了皇帝还是这么小气呢?
赵杏儿没吭声。
“陛下,既然国用艰难,臣下可否效法陛下,入股化肥厂呢?”右相张苍问。
“臣也有点余钱……”蒙恬闭着的眼睛睁开了。
能入朝为官的,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扶苏自己都出钱放到化肥厂里,张苍和蒙恬都想投资,谁还猜不出来这是个赚钱的项目,虽然这里的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过化肥这两个字,这不重要。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大了。
“赵杏儿?”
“臣在。”
“这化肥厂所需几何?吸纳民间资本兴建,有没有什么说法。”
“化肥厂也不过是一间普通工坊,长安化肥厂供应关中,怕是还远远不够,目前规划大概需投入一千万钱,至于完全由民间成本来经营……化肥厂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军国利器,民营资本入股没什么不妥,不过陛下入股五百万钱,那就还算是皇家事业……”赵杏儿说。
“陛下有意兴建事业,臣下也愿意为国分忧……”居然有朝臣陆陆续续开口,要把自己的积蓄投资到这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化肥厂中来。
懂不懂是一回事,跟住风向最重要。皇帝都愿意拿钱出来去做的事情,怎么可能没好处?
扶苏点了点头。
“这样,散朝后,诸位可以到下官的衙门来商议此事。一千万钱为限。这个厂也只需要这么些钱……”赵杏儿说。
“赵相没有兴趣投入一笔股份?”扶苏问。
“这满朝公卿都很热情,臣下就不与诸位大臣争利了。臣下的身家差不多都交给巩侯,投入在巩邑了……”
听说赵杏儿不会在这个化肥厂投资,很多人似乎有退意。
“巩邑的化肥厂有多大?”看到朝臣的反应,皇帝补了一句。
“也就……两千多万吧,毕竟河南郡田土多……”
所有朝臣的心放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