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兴庆宫沉香殿内,气氛异常凝重。
铜兽香炉中升腾起袅袅青烟。
李隆基枯坐在蟠龙榻上,他的身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他手中紧攥着潼关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军报,那纸张在他的紧握下微微皱起。
军报上的内容让他的眉头紧紧皱起,满脸忧虑。
殿外,狂风呼啸,檐角的风铎在风中发出刺耳的撞击声,似乎在诉说着某种不祥的预兆。
“裴徽是在潼关附近遇袭的?”
“袭击裴徽的竟然是一支军队,而且还动用了守城床弩这等军国重器。”
李隆基的声音低沉而冰冷,仿佛浸过冰水的刀刃,让人不寒而栗。
他的眉头紧蹙,眼中闪过深深的疑虑和震惊。
“这已经是在洛阳后方了……”他喃喃自语道,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隐隐带有冰寒的杀机。
李隆基的脑海中飞速闪过各种可能的情况,他的脸色愈发苍白,神色阴沉无比。
“出动军队刺杀裴徽的,如果是叛军所为,那这说明了什么……”他的声音略微颤抖,透露出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高力士垂首侍立在一旁,他的余光瞥见杨国忠的锦靴在殿门外徘徊。
杨国忠自得势以来,总爱在腰间佩一串和田玉,走路的时候随着他的脚步发出清脆的响声。
然而此时此刻,这原本悦耳动听的声音,却因为杨国忠那无法抑制的剧烈颤抖而变得异常凌乱不堪。
“启禀圣人……”杨国忠一边一路小跑着冲进大殿,一边口中高呼着,声音中透露出明显的恐慌和不安。
不知道是有意表演,还是他跑得实在太快太急,以至于在跨过门槛时,身体突然失去了平衡,就像一只被惊扰的兔子一样,差点向前扑倒在地。
杨国忠在千钧一发之际,用尽全身力气才勉强稳住了自己的身形,但他的步伐已经完全乱了套。
他急忙调整好自己的步伐,迈着有些滑稽的小碎步,一脸惶恐地走进了大殿。
此时的杨国忠,额头上已经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这些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浸湿了他的衣领。
他的双手也在微微颤抖着,仿佛风中的落叶一般,让人不禁为他捏一把汗。
进入大殿后,杨国忠根本不敢直视李隆基那阴沉到极致的老脸,他像一只受惊的老鼠一样,急忙跪下行大礼,然后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圣人安康。”
李林甫当宰相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从不给李隆基行跪拜大礼的。
而杨国忠每次进宫,都是给李隆基行跪拜大礼。
坐在龙椅上的李隆基,此刻面沉似水,他的一双眼睛如同鹰隼一般,紧紧地盯着杨国忠,似乎要透过他的身体,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每一个念头。
因为一些原因,裴徽并没有让人告诉李隆基,不良府已经打探到杨国忠暗中与五姓七家族主在长安城秘密会面的事情。
眼下这种形势,裴徽需要的是在权、钱、兵、物、粮等方面实实在在的好处。
所以,裴徽派人暗中传话给杨国忠,以此事和潼关鲜于中通出动军队参与伏杀他的事情,要挟和逼迫杨国忠答应了一系列的条件。
李隆基虽然不知道是杨国忠和五姓七家密谋要杀裴徽,但他多年争权夺势的经验,让他隐隐感觉杨国忠在此事上有些问题。
这让他心中的忧虑如同一团乱麻,感到烦躁不安,心中又杀机如潮。
但杨国忠因为听话,且在给他提供情绪价值方面做得非常好,在这方面满朝文武甚至再找不出第二个。
所以,李隆基一时间还舍不得杀杨国忠。
而且,当前他最担心的还不是整天在他身边的杨国忠,而是远在洛阳城的李光弼。
他一方面担心李光弼会像陈玄礼一样,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
另一方面,他又暗自猜忌李光弼是否对他忠心耿耿。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李隆基的心情愈发沉重起来。
为了确保李光弼能够安分守己,不再惹出什么乱子来,李隆基可是煞费苦心。
他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派遣自己最为信任的人——裴徽,前往落阳城去监视李光弼的一举一动。
在李隆基看来,裴徽不仅对他忠心耿耿,而且办事向来稳妥可靠,以往做事从未出现差错。
本来,有这样一个得力的人手在洛阳城盯着李光弼,李隆基心里就能够踏实很多。
然而,裴徽前往洛阳城的途中遭受袭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隆基措手不及。
尽管李隆基立刻下令展开搜索和救援行动,但至今为止,仍然没有找到裴徽的下落。
这个消息对于李隆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像晴天霹雳一般,让他的心情瞬间跌入了谷底。
而与此同时,杨贵妃这几天也是有事没事就来找李隆基哭诉。
她一方面担心裴徽的安危,另一方面当前的形势没有了裴徽让她没有安全感。
李隆基本来就因为裴徽的失踪而心烦意乱,再加上杨贵妃的哭诉,他的心情简直糟糕透顶。
更糟糕的是,从这件事情上,李隆基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他不禁怀疑,这会不会是朝中有人与叛军暗中勾结故意为之?
毕竟,裴徽是他特意派去监视李光弼的,如果有人不想让裴徽顺利抵达洛阳城,那么他们的目的就很明显了——就是要阻止裴徽替他监视李光弼。
如此一来,李光弼岂不是就没有人能够约束了?
一想到这里,李隆基的心中越发不安起来。
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涌上心头,让他坐立难安。
然而,眼下叛军攻打洛阳的战争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天!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即使李隆基再怎么昏庸无能,他也绝对不可能在战争进行期间轻易地撤换李光弼这位主帅。
毕竟,临阵换帅可是兵家大忌啊!
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军心大乱,进而让战局急转直下。
正因如此,这件事情让李隆基整日里烦躁不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难安。
而且,他还动辄对身边的太监和宫女们大发雷霆,稍有不如意便会破口大骂。
甚至有好几个无辜的太监和宫女,仅仅因为不小心触怒了他,就被他直接下旨杖毙,倒是和安禄山最近所行所为大同小异!
终于,在今天的此时此刻,李隆基再也无法忍受内心的焦虑和愤怒了。
他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一般,突然咆哮道:“朕要御驾亲征,亲自前往洛阳,亲自指挥大军灭了胡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