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树干的缝隙,张二娃观察着外面的情况。
他发现那伙叛军骑兵并没有直接冲过来,而是分成了两队。
一队手握长弓,不断地向树林里射箭,另一队则从斜处迂回包抄过来。
箭雨如蝗虫般密集,树干上不时响起笃笃的声音,树皮四处飞溅。
偶尔还有箭枝擦着身体掠过,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让人不禁心生恐惧。
这伙叛军骑兵的战术可谓是精妙绝伦,显然他们不仅经验丰富,而且配合默契,这让那十几名义军射手完全陷入了被动。
面对如此凶猛的攻击,义军射手们根本无法抬起头来,只能蜷缩在树后,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自己稍有异动就会成为敌人的活靶子。
但这十几名义军射手的脸上竟然没有丝毫的恐惧之色,反而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欣喜。
他们的目光紧紧地锁定着敌人,看着敌人逐渐奔袭进山林,仿佛这正是他们所期待的场景。
只因这十几名义军射手并非普通的战士,而是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小分队。
他们的任务就是充当诱饵,将敌人引入这片山林,从而为后续的伏击创造有利条件。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间,一阵尖锐的破空之声划破了山林的宁静!
这声音如同密集的雨点一般,铺天盖地地砸向了冲锋在最前面的二十多名叛军骑兵。
刹那间,这些叛军骑兵就像是被暴风雨摧残的花朵一般,纷纷中箭倒地。
箭矢如雨点般密集,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叛军骑兵们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就被箭矢穿透了身体。
鲜血四溅,他们的身体从座骑上重重地跌落下来,当场毙命。
紧接着,一阵嘈杂的声响在山林中轰然炸响。
那声音犹如万马奔腾,又似狂风呼啸,在这静谧的山林中显得格外突兀。
仔细聆听,这声响中不仅有踩草擦树的沙沙声,还有急促的脚步声,仿佛有无数的人正从山林深处狂奔而来,如饿虎扑食般直冲向那二百多名叛军骑兵!
“有埋伏!撤退!”叛军都尉的脸色在瞬间变得惨白如纸,他的双眼瞪得浑圆,满脸都是惊恐之色,口中更是发出一声惊叫,声音中充满了震惊和愤怒。
他的双手如同被火灼一般,拼命地拉扯着缰绳,想要调转马头,逃离这个可怕的陷阱。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只见从山林里如潮水般涌出了上千名义军,他们的身影在树林间若隐若现,仿佛与这片山林融为一体。
这些人有的身着普通的棉衣,有的则穿着华丽的绸衫;有的打扮成农夫的模样,有的则是武者的装扮。
他们手持各式武器,有的是长枪,有的是大刀,有的是弓箭,有的则是盾牌,气势汹汹地朝着叛军骑兵冲杀过来。
然而,在这众多的人群之中,有五十多名实力异常强大的不良人最为引人注目。
他们的身形矫健无比,动作敏捷如鬼魅,仿佛在人群中穿梭自如。
这些不良人手中紧握着各式各样的武器,每一件武器都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寒光,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就在这时,张二娃展现出了他惊人的反应速度和射箭技巧。
只见他眼疾手快,如同闪电一般迅速地射出一箭。
那支箭如同流星划过夜空一般,直直地飞向正掉头准备逃跑的叛军都尉。
只听得“嗖”的一声,箭矢如同闪电般疾驰而过,准确无误地射中了叛军都尉的后背。
叛军都尉惨叫一声,身体猛地一颤,随即从马上跌落下来。
张二娃见状,毫不犹豫,身形如电,如同一头猛虎般猛扑上去。
他的速度快如疾风,眨眼间便冲到了叛军都尉的面前。
张二娃双手一翻,手中那沉重的砍刀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带着凌厉的风声,狠狠地砍向叛军都尉的脖颈。
只听得“咔嚓”一声脆响,叛军都尉的头颅应声落地,鲜血四溅,场面异常血腥恐怖。
……
……
一刻钟之后,原本激烈的喊杀声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战场上,一片死寂,只有风在轻轻吹过,带来阵阵血腥的气息。
所有的叛军骑兵都已被斩杀殆尽,他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血泊之中,仿佛是被狂风摧残后的残花败柳。
这些尸体有的面目狰狞,有的则还保持着临死前的惊恐表情,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而义军们,经过一场激战,也都疲惫不堪。
他们喘着粗气,身上溅满了敌人的鲜血,有些人甚至连衣服都被染成了红色。
但尽管如此,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满足感。
然而,义军们并没有忘记那些被困在村庄里的难民。
他们深知这些人在战乱中所遭受的苦难,因此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身上的口粮留了一半给这些可怜的人们。
这一举动是严格遵守裴徽亲手写给赵肉和颜杲卿《建立敌后根据地指导手册》规定要求,不仅体现了义军的善良和同情心,更让那些难民们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最主要的是,能够吸引更多的百姓加入义军,心向义军。
果然,随后义军们又从村民中挑选了十几个身强力壮、意志坚定的人,这些人都表示愿意加入义军,一同为推翻叛军的统治而战。
义军们欣然接纳了他们,并带着这些新成员一起离开了村庄。
做完这些事情后,义军们开始收拾战场。
他们首先将两百多匹没有受伤的战马牵走,这些战马将成为他们宝贵的交通工具和战斗力量。
接着,他们把叛军骑兵身上的铠甲和所有的刀箭、弓弩等武器装备都扒了下来。
这些装备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众多,将大大增强义军的战斗力。
在清理完战场后,义军们终于可以稍作休息。
他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战斗经历,同时也计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而那些新加入的村民,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一切收拾妥当后,义军们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缓缓地离开了这个曾经遭受战火摧残的村庄。
他们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承载着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
……
……
义军们的目的地是距离此处二十里深山的一处原本荒芜的山村。
这个村庄曾经是一片废墟,被战火蹂躏得面目全非。
然而,义军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一点一点地将这个村庄重新建设起来。
如今,这里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房屋整齐,道路宽敞,农田整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个山村位于深山之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经过义军们的不懈努力,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地方。
村庄里有三千五百名义军,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时刻准备着应对敌人的攻击。
除了义军,这里还有一千七百多名负责制作衣甲、做饭的妇孺。
这些妇孺们勤劳善良,为义军们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义军们相互扶持,共同生活,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团体。
这个山村成为了整个真定府被叛军剥削和迫害的百姓们的避风港和希望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