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归尘,跟朕来。”
赵煦起身,龙袍猎猎作响。
周围的太监宫女立刻让开道路,叶归尘跟在后面,心中暗自盘算。
从蹴鞠场到御书房,一路上赵煦没有说话。
叶归尘也保持沉默,只是偶尔抬眼观察这位年轻皇帝的背影。
步入御书房,赵煦挥手让所有人退下。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君臣二人。
“坐。”赵煦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谢陛下。”叶归尘行礼后坐下。
赵煦在龙案后坐定,打量着叶归尘:“今日蹴鞠,你那些技巧,朕从未见过。”
“陛下过奖了。”
“不是过奖。”赵煦眼中精光闪烁,“朕想知道,你这些本事,是从哪里学来的?”
叶归尘心中一紧。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说彩虹过人,脚下盘带这些他也听不懂啊。
“回陛下,臣自幼习武,身手敏捷,蹴鞠不过是临时学会的。”
“临时学会?”赵煦眉头一挑,“三天时间,就能达到这种程度?”
“臣悟性稍好。”
赵煦哈哈一笑:“悟性稍好?叶归尘,你知道朕最讨厌什么吗?”
“请陛下明示。”
“朕最讨厌别人把朕当傻子。”赵煦的声音陡然变冷,“你以为朕不知道,你那些动作根本不是蹴鞠技巧?”
叶归尘心中咯噔一声,但面上依然平静:“陛下何出此言?”
“朕虽年轻,但不是瞎子。”赵煦站起身来,“你刚才那些技巧,球在空中转弯,脚下飘忽不定,这些都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叶归尘沉默了。这个年轻皇帝比他想象的要敏锐。
“不过,朕并不在意你有什么秘密。”赵煦话锋一转,“朕在意的是,你能为朕做什么。”
“臣愿为陛下效力。”
“效力?”赵煦冷笑,“叶归尘,你在西北杀敌立功,朕都知道。但朕问你,你觉得大宋的军队如何?”
这个问题来得突然。叶归尘想了想:“臣不敢妄言。”
“朕让你说实话。”赵煦的声音带着不容拒绝的威严,“你在战场上待过,最有发言权。”
叶归尘看着赵煦,心中明白,这是个考验。
“既然陛下要听实话,那臣就斗胆直言。”叶归尘深吸口气,“大宋军队,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赵煦眼神一凝:“继续说。”
“各军互不统属,指挥混乱。将领多数是文官出身,不懂军事。士兵缺乏训练,装备陈旧。”叶归尘说得很直接,“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战?”
“你的意思是,大宋的军制有问题?”
“岂止是有问题。”叶归尘站起身来,“臣敢说,以现在的军制,别说收复燕云十六州,就连守住现有疆土都难。”
赵煦的眼中闪过怒火:“放肆!”
“臣句句属实,何来放肆?”叶归尘毫不退让,“陛下,西夏一个小国,为何能与大宋相持多年?辽国为何敢在边境挑衅?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军队不行。”
“那你说,该怎么办?”
叶归尘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折:“臣早有准备。”
赵煦接过奏折,看到封面上写着《新军制十二策》,眉头微皱。
“朕还没让你上奏,你就准备好了?”
“臣知道陛下迟早会问这个问题。”叶归尘说道,“所以提前准备了。”
赵煦翻开奏折,越看脸色越凝重。
这份奏折的内容极其大胆。第一策就是“建立新军,实行试点军制”。后面的内容更是触目惊心:统一指挥、集中训练、待遇优厚、直属朝廷。
“你这是要重新建军?”赵煦抬头看着叶归尘。
“对。”叶归尘点头,“现在的军制积弊太深,修修补补没用,必须推倒重来。”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赵煦的声音很低,“这会触动所有人的利益。”
“臣知道。”叶归尘坦然道,“但是陛下,大宋要想强大,必须有一支强军。而强军,就必须有新的军制。”
赵煦继续翻看奏折,越看越心动。这份奏折详细分析了现有军制的弊端,并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方案。
最关键的是,这套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兵权统一于朝廷”。这意味着皇帝将直接掌控军队,不再受文官集团制约。
“这支新军,你打算如何建立?”赵煦问道。
“先选拔精锐,组建一支万人规模的试验部队。”叶归尘答道,“成功后再逐步扩大。”
“需要多少钱?”
“臣的奏折中有详细预算。”叶归尘说道,“初期需要银两二十万,后续每年需要五十万。”
“这么多钱,户部未必肯出。”
“所以需要陛下的支持。”叶归尘看着赵煦,“陛下,这不只是军事改革,更是政治改革。”
赵煦放下奏折,沉默了许久。
房间里静得只能听到蜡烛燃烧的声音。
“叶归尘,你知道朕在想什么吗?”赵煦突然开口。
“臣不知。”
“朕在想,你要么是个疯子,要么是个天才。”赵煦站起身来,“你这份奏折,如果实施,朕将面临整个文官集团的反对。”
“但是陛下也将获得真正的兵权。”叶归尘说道。
“没错。”赵煦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朕厌倦了被文官们掣肘的日子。朕要让大宋重新强大起来。”
“陛下英明。”
赵煦重新坐下,仔细考虑着这份奏折的可行性。
“这份奏折,朕要仔细研究。”赵煦说道,“不过,你确定能建立这样一支军队?”
“臣有把握。”叶归尘答道。
“好。”赵煦做出决定,“朕现在封你为待诏武臣,专门负责此事。”
“谢陛下信任。”
赵煦拿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了几个字:“着政事堂、枢密院会商。”
叶归尘心中一震。
这个批示意味着,自己的奏折将送到朝廷最高决策层讨论。
“陛下,这样会不会太快了?”
“不快。”赵煦冷笑,“朕要看看,那些大臣们会如何反应。”
“臣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
“陛下这是要用臣来试探朝臣的态度。”叶归尘说道。
“聪明。”赵煦点头,“朕要知道,谁是真心为国,谁是只想保住自己的位子。”
叶归尘明白了,自己成了皇帝试探朝臣的一把刀。
“陛下,如果朝臣们都反对呢?”
“那朕就知道,这个朝廷需要大清洗了。”赵煦的声音带着杀气,“朕不会让任何人阻挡大宋的复兴。”
叶归尘感到一阵寒意。这个年轻皇帝的野心和决心,超出了他的预期。
“陛下,臣还有一个请求。”
“说。”
“臣希望能先选拔一些人才,为新军做准备。”
“可以。”赵煦同意了,“你需要什么支持?”
“臣需要一个身份,方便行事。”
赵煦想了想:“朕任命你为殿前司都虞候,正五品。”
“谢陛下。”
这个任命很巧妙。殿前司负责皇宫警卫,都虞候虽然品级不高,但权力不小。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位直属皇帝,不受枢密院管辖。
“还有,朕给你一道令牌。”赵煦从桌上取出一块金牌,“持此令牌,可以调动京畿各军配合。”
叶归尘接过令牌,上面刻着“奉天承运”四个大字。
“陛下,臣定不负所托。”
“朕相信你。”赵煦看着叶归尘,“不过,你要小心。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众矢之的了。”
叶归尘心中苦笑。他当然知道,自己这份奏折一出,整个朝廷都会把他当成敌人。
但是,这正是他想要的。
只有站在风口浪尖上,才能真正影响这个时代。
“陛下,臣告退。”
“去吧。”赵煦挥手,“明日朝会,朕会宣布你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