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后的障碍已然扫除。

复仇的剑锋,再无阻滞,直指长安!

没有了突厥的威胁,失去了民心的根基,长安这座千年帝都,在寒衣军挟大胜之威、携万民之望的兵锋面前,脆弱得如同一张薄纸。守军士气彻底崩溃,将领或降或逃。当林天生白衣素槊,亲率大军兵临城下,象征性的一轮“惊雷弩”齐射,炸塌了早已摇摇欲坠的定鼎门一角后,长安城……不战而降。

长安,太极宫。

一身玄色王袍、腰悬素槊的林天生,并未走向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他立于御阶之下,身侧是红绡,杜衡,沈墨,以及虽未到场,其精神却如同实质般笼罩大殿的秦狰英魂。

阶下两侧,肃立着以苏烈为首的寒衣军功勋将领、部分归降且被筛选过的李唐旧臣、以及洛阳赶来的部分大隋旧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御阶之下,聚焦在林天生身上,更聚焦在他身侧那个小小的身影上。

杨侑,杨昭唯一的子嗣,年仅七岁的幼帝。他穿着一身略显宽大的明黄小龙袍,头戴小小的翼善冠,稚嫩的小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紧张与茫然。他紧紧抓着林天生的衣角,小小的身体微微颤抖着。

“亚…亚父…” 杨侑仰起小脸,看着林天生,声音细若蚊蚋,带着浓重的哭腔,“…怕…”

林天生的心被狠狠揪了一下。他蹲下身,轻柔的握住杨侑的小手,目光温和:

“侑儿不怕。此殿虽高,此位虽重,然你乃先帝(杨昭)血脉,天命所归!亚父在此,寒衣阁在此,满朝忠贞在此!无人可伤你分毫!”

“今日,亚父扶你登此位,非为权柄,乃为承继你父仁德之志,守这万里锦绣河山!”

他的话语,既是对杨侑的安抚,更是对所有人的宣告——他林天生,扶幼帝登基,只为践诺,不为篡位!

林天生站起身,牵着杨侑的小手,一步一步,踏上御阶。他将杨侑小心地扶上龙椅。杨侑小小的身体陷在厚重的龙椅中,更显得单薄,但在林天生的扶持下,他努力挺直了小身板。

林天生退后一步,立于御座之侧,目光扫视全场,带着无上的威严。

就在此时,沈墨手持那卷厚重的文书,出列上前,深深一揖,声音清朗而庄重:

“臣,寒衣阁青龙部首沈墨,谨奉《四象归政疏》,叩请监国殿下御览!”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那卷文书上。殿内气氛为之一凝。归政?何意?

林天生微微颔首。侍立一旁的宦官连忙上前接过文书,展开宣读。沈墨那沉稳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通过宦官之口,响彻大殿:

“…臣沈墨顿首再拜:寒衣阁起于微末,承先帝遗泽,赖监国神武,聚四象之力,扫荡群丑,克复两京,重光神器。然,阁者,非常之器也,可行非常之事,难掌承平之政。今天命归于幼主,神器已有托付。臣请监国殿下:

一曰:废监国印,还政于朝!

二曰:散寒衣私兵,归编国家!

三曰:四象部首,辞阁职而领朝班!

…伏惟殿下,顺天应人,解阁归政,则社稷幸甚,万民幸甚!”

文书宣读完毕,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废监国印?散寒衣阁?辞阁职?!

沈墨此举,无异于自解权柄,将寒衣阁这柄横扫天下的利刃,主动纳入国家法度的剑鞘之中!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魄!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林天生。他,会答应吗?

林天生面色平静,似乎早有预料。他缓缓从怀中取出一枚刻有四象环绕图案的沉重玄铁印玺——寒衣监国印!

他托着印玺,目光扫过阶下众人,最终落在御座之上紧张地看着他的杨侑身上。

“沈卿所奏,字字珠玑,句句为国!”

“寒衣阁,起于恩义,行于权变,然终非国家常制!昔日为存续国祚,不得已以阁权行国事。今天下初定,幼主临朝,神器归位,正是寒衣阁功成身退、还政于朝之时!”

“本王,林天生——”

他高高举起那枚监国印,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金铁交鸣:

“即日起,废监国印!散寒衣阁!”

“四象部首,辞阁职,入朝班!寒衣军将士,悉数编入金鳞卫,为国羽翼!”

“咚!”

一声沉闷的巨响!林天生竟将那枚象征着无上权柄的玄铁监国印,狠狠摔在御阶之下坚硬的金砖之上!印玺瞬间碎裂成数块!

监国印碎!寒衣阁散!

这石破天惊的一幕,象征着一段传奇的终结,更象征着新秩序的开启!殿内众人无不心神剧震!归降的旧臣眼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震撼与由衷的敬佩!寒衣阁的旧部们,眼神复杂,有释然,有感慨,更有对未来的坚定!

“然!” 林天生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而睿智,“天下虽定,百废待兴。治国经纬,非一人一智可决。先帝遗训‘以制续运’,言犹在耳!故,本王提议,奏请陛下恩准——”

他目光转向御座上的杨侑,虽是对幼帝说话,目光却扫向所有朝臣:

“设立‘四象阁’,为陛下咨政之枢!”

“四象阁,非权柄之阁,乃智囊之库,制度之基!以青龙之谋,总揽国策方略;以白虎之勇,襄赞军务武备;以朱雀之明,监察吏治民情;以玄武之能,经理财政民生!”

“四象阁员,由陛下自朝中贤能择选任命,每岁一考,优胜劣汰!阁议所决,仅为建议,最终国策裁断,仍归于陛下圣心独运!”

这就是林天生的智慧!废“阁”而不废“制”,散“私兵”而强“国军”!将寒衣阁赖以成功的核心精髓——四象分工协作、各司其职、高效运转的模式,制度化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既避免了权臣柄国的嫌疑,又确保了国家治理的延续性与高效性!寒衣阁的精神与力量,以“四象阁”的名义,完成了从秘密组织到国家机构的华丽转身!

“陛下…以为如何?” 林天生对着御座上的杨侑,恭敬地询问道。这既是尊重,也是将最终的决定权,象征性地交还给了幼帝。

杨侑哪里懂得这些,他只知道亚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他看着亚父温和而鼓励的眼神,再看看阶下肃立的群臣,懵懂地点了点头,用稚嫩的声音模仿着大人的口吻:“亚父…所言…甚善…准…准奏…”

“陛下圣明!” 林天生率先躬身行礼。

“陛下圣明!四象阁之设,乃固国之良策!” 沈墨、杜衡、红绡以及所有寒衣阁旧部,齐声应和,声震殿宇。归降的旧臣们也纷纷反应过来,山呼万岁,心悦诚服。

至此,权力交接,平稳完成。

幼帝杨侑,在林天生的扶持与寒衣阁(四象阁)的拱卫下,正式登基,承继大统。

林天生退居臣列之首,不再拥有监国之名,却以其擎天保驾之功、还政归朝的胸襟、以及“亚父”的尊崇地位,成为新朝无可争议的柱石。

而寒衣阁,这个曾以四象之力搅动天下风云的名字,虽已隐入历史的帷幕,但其精魂所化的“四象阁”,将如同这座刚刚经历血火洗礼、重获新生的太极宫一般,成为支撑煌煌隋世新章的坚实脊梁!

当沉重的太极殿大门被缓缓推开,冬日的暖阳倾泻而入,照亮了殿内破碎的金砖与新铺的绒毯,照亮了幼帝懵懂却充满希望的脸庞,也照亮了林天生眼中那卸下重担后、对未来的深沉期许。

寒衣入宫,非为窃鼎,只为薪传。

新的时代,在破碎的监国印与初升的朝阳见证下,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