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那就由孤来做这第一人,也给后世的天下之主们打个样!”朱瞻墡笑了笑,“这一笔钱真是不少,必须要由你们户部亲自派专人来经手,还要让纪检委和都察院盯着,再由锦衣卫那边押送。”
“要确定每一笔钱都花得明明白白的,确定每一笔钱都用到老百姓的头上,若是有人在其中伸出手脚来……,——手动砍手,脚动剁脚!”
朱瞻墡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户部尚书吴大人急忙表示自己明白。
朱瞻墡觉得这样还不够,似乎还起不到他要的震慑之效。
他稍加思量,就道:
“再加这一项,凡是这类的救灾经费,一人贪污,全家连坐,一族难逃!将这条写成告示贴出去,昭告天下!”
“不单要让我大明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知道,也要让全天下的百姓们也知道。”
“别有官员在这救灾款中,给孤不干净,搞点钱搞点什么首饰耳环之类的……”
“臣谨遵殿下旨意——。”吴大人应道,旋即又问,“不过,殿下,重建的费用还要单独拨一笔吗?”
“嗯,要!”朱瞻墡说道:“要单独列一笔出来,这笔钱就交给当地的知府衙门,让他们来给百姓们修缮或者重建房屋。”
“臣记住了。”
“吴大人,下一批粮食,还有多久运送到江南?特别是受灾最严重的苏杭。”
“这一批是从汉中运来的,估计还有五日左右到达金陵,再由金陵分散下去。”
“好,朝廷派出的御医们,现在都到哪儿了?”
“三日前出发的,随行的大人回报,说是还差一日就到江南了,他们都是走的水路,一路上顺风顺水,为了赶赴灾区,说是连吃饭都在船上,不敢怠慢。”
吴大人很会说话。
这回报的大人,可就是他户部的人。
毕竟这一支御医小队,那也是一位户部熟悉江南的官员领队。
吴大人这么说,说是关照下属说些好话。
但对他也是有莫大的好处。
朱瞻墡欣慰地点点头,又嘱咐了一番,“大灾之后,往往都是伴随着疫病,这是古往今来的规律,孤看前些天那王阳明上来的密折,说是当地的百姓都学习《赤脚医生手册》里的方法来治病防疫……”
“这可是一个好消息——!等到御医他们到了灾区,想必也会更大地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孤不求一点病都不生,但求别生大疫就是。”
朱瞻墡心中还是有些忧虑。
这个年代的疫病只要一起,就很难控制得住!
真到了那个时候,估计自己也明白,什么叫人间地狱了。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就一定要极大地降低,甚至消灭疫病发生的概率。
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
都要扼杀在萌芽中。
“这还是托殿下的恩德,这是监国您的功劳。”
“呵呵,都是皇爷爷洪福齐天,庇佑苍生。”朱瞻墡说着,拿起一卷资料来,“吴大人,走,跟我去御膳房,我们吃点东西再继续。”
“殿下,让人送来不就好了?”
“我怕送过来的就不好吃了,而且孤想吃火锅,走走走。”
“噢噢噢,那就多谢殿下了。”
……
次日。
杭州府。
当地的商贾们,经过王阳明这么一番敲打。
还别说,立刻就大彻大悟,一夜之间都是爱国爱民爱百姓,都开始爱自家的父老乡亲们起来。
一大早的,他们赶着一车车的物资,亲自送到杭州府的知府衙门。
要钱给钱,要粮食给粮食。
甚至连银子都主动拿出来了一百多万两。
看着很多,但其实不多。
这是这群人一起凑的。
正在巡视河堤的王阳明知道这些后,心中更是打定了自己的想法。
对付这群人,你不举起屠刀来,他们压根就不会害怕!
是人都觉得命比钱重要!
但你不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还是会觉得钱比命重要。
正如当年洪武爷,延续前朝旧制建立澎湖巡检司,派兵收复小琉球(弯弯)一样。
你不打过去,上门的海贼和倭寇,那是压根不会投降的!
用嘴不只是拿不回来钱,甚至也要不回,属于你的土地。
王阳明回到杭州府府衙时。
就看到府衙门口,停满了一车车的物资。
装什么的都有。
但都是救灾所需的紧要物资。
“巡抚大人——!”
陆孟元急忙出来迎接,脸上也是笑容满面。
看得出来,他这个知府今日那是相当高兴!
“知府大人,如此高兴?”
“巡抚大人,运筹帷幄之中,下官佩服不已。”
“哈哈,这才哪到哪儿?这不过只是他们的皮毛,这群人就拿出这点来,已经是很抠搜的了!不过,本官也不跟他们计较了,毕竟咱们是朝廷,代表的是官府,可不是那山匪路霸,恶贼强盗。”
王阳明笑着说道。
接着,王阳明就给陆孟元吩咐了一番后续的事情。
他打算今天就返回巡抚府衙的所在地。
“大人,青山不改,细水长流,等到天灾平定,下官亲自入京师,登门拜访大人。”
“好说好说,陆大人,再会。”
王阳明骑上牵来的马匹,就领着随行的锦衣卫,头也不回地直奔城外。
——返回苏州!
一日的时间。
王阳明马不停蹄地,就赶回了苏州。
这里距离金陵不远,也在苏州境内。
更重要的是,这里就是决口的位置。
也是他王阳明巡抚衙门的所在地。
苏州府对于大明来说,行政区域特殊。
这里不只是有应天府,也有苏州府,
甚至还有承宣布政使司。
而且南京金陵还在这里。
地处江南繁华的中心,更是两京之一的所在。
三司一省皆汇聚于此。
六朝古都,虎踞龙盘。
王阳明先去找了负责水泥的学生们。
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那就是水泥是做出来一些了,但还是远远不够。
王阳明细问之下才知道,
原是当地的官员跟商贾们,都不太相信这水泥的效果。
都觉得这几个学生娃娃,说的那都是骗人的鬼话。
所以他们不只是不愿意配合。
甚至连户部拨下的救灾银子,他们都打算用在传统的救灾项目上。
而不打算用来购买水泥所需的材料!
甚至为首的官员还说了,水泥要用到朝廷拨款的钱,得去先去找朝廷申请。
或者是让户部另拨新款下来,专门负责这水泥的制作。
这一来一去自然很麻烦。
几个学生那肯定不干了!
就是要当地官府掏钱,还解释说水泥的材料很便宜,
——花不了几个钱!
可谁知道,恰恰就是因为这“便宜”二字。
直接就让新上任的苏州府知府,说什么也不干了!
按照他说的,必须要用贵的,用好的,说什么自古堵水那都是用上好的青山狼牙石,最次也得是大坚大固的泰山青条石。
还说什么便宜不靠谱,便宜没好货!
这些话,把那几个大明帝国理工来的学生们给气得够呛!
——嘿,你个赤佬,浓是松江府的人是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