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叉岭的肃杀秋风被抛在身后。唐三藏策马行于略显平坦的官道,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在他锦斓袈裟上跳跃着光斑。他面容平和,双目微闭,口中低诵着《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音低回,宝相庄严,俨然一位心神沉静、虔诚向佛的圣僧。唯有眉心那点淡金色的“卍”字佛印,在诵经时流转着温润的光华,与周遭稀薄却纯净的自然草木灵气隐隐呼应。
然而,在这神圣的表象之下,识海深处,玄青色的灵枢印记正如同冰冷的磨盘,缓缓运转。一缕微不可查、却带着润物无声之意的感知,正顺着诵经声散发出的佛性意念,如同无形的根须,悄然探入官道两旁的草木深处。
“木灵…生机…乙木…” 灵枢意志的核心,那源自鸿蒙灵根的本能渴望被唤醒。他“看”到路边一株株饱经风霜的老树,根系深扎贫瘠的土壤,顽强地汲取着地底深处稀薄的乙木灵气;他看到枯草丛中,几株新嫩的草芽正艰难地钻出地面,贪婪地吸收着阳光中蕴含的微弱生命能量。这些草木灵气驳杂而稀薄,远不如洪荒先天乙木精粹,但胜在数量庞大,且与这凡尘人间紧密相连,蕴含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生机道韵。
“窃天地之生机,补我魔渊之枯竭!” 冰冷的指令下达。 嗡! 灵枢印记微微震颤,一股极其微弱却精纯的鸿蒙空间之力,混合着一丝伪装的佛门“渡化”意念,如同无数无形的吸管,精准地刺入那些正在吸收阳光雨露、进行着光合作用的草木脉络之中! 这不是掠夺,而是…窃取!在草木自身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它们在光合作用和吸纳地气过程中转化出的、最本源的一丝草木精气,悄无声息地截走! 一缕缕比发丝还要纤细千万倍、呈现出淡青色的纯净乙木生机,跨越了空间的阻隔,无视了仙域壁垒的污秽,如同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汇入识海中的灵枢印记!
印记玄青色的光芒中,立刻染上了一层充满生机的淡绿。鸿蒙本源如同最高效的熔炉,瞬间将这窃取来的、海量的低阶乙木精气淬炼提纯! 嗤嗤… 杂质被焚化,只留下最本源、最温和的生命能量! “借佛门之壳,行我道之举!” 灵枢意志操控着印记,将这淬炼后的精纯乙木生机,伪装成诵经感召而来的“佛光普照”异象!一缕缕温暖的、充满生机的青色光点,如同被感召的萤火虫,开始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萦绕在唐僧身周,将他衬托得愈发神圣!
“南无阿弥陀佛!”唐僧适时地睁开双眼,望着周身飞舞的青色光点,脸上露出“惊喜”与“虔诚”交织的神情。“草木亦有灵性,闻听真经妙谛,竟显化生机相贺!我佛慈悲!”他声音充满感染力,仿佛这异象真是佛法感召。
仙域魔渊,戊土神山。 神山深处,那缕因庚金本源而亮起的微弱玄黄翠芒,此刻仿佛迎来了甘霖! 轰——! 随着海量淬炼后的精纯乙木生机通过灵枢印记跨越时空注入,那道光芒陡然暴涨!不再是微弱的萤火,而是化作一道坚韧的、翠绿欲滴的光柱,顽强地穿透了包裹神山的厚重污秽淤泥!
光柱所过之处,嗤嗤作响! 污秽淤泥如同遇到克星,被霸道而温和的乙木生机飞速净化、驱散!虽然范围极小,仅限于光柱穿透的路径,但这却是仙域被污染以来,污秽第一次被真正意义上地清除!而非仅仅是压制!
“乙木!纯粹的乙木生机!”句芒道尊激动得热泪盈眶,作为木之祖巫,他对这股力量再熟悉不过!那是灵枢道友最初的本源力量!“它在净化污秽!它在修复地脉!”他疯狂地催动自身木之本源,引导着那道翠绿光柱的力量,如同最高明的医师,将生机注入神山濒临枯死的脉络。
咔嚓…咔嚓… 细微却清脆的碎裂声响起。神山核心区域,几处被污秽堵塞、近乎枯竭的细小灵脉节点,在精纯乙木生机的冲刷滋养下,竟然开始松动、贯通!虽然只是涓涓细流,却带来了久旱逢甘霖般的希望! 一丝丝被污秽隔绝已久、微弱却真实存在的天地灵气(虽同样被污染,但内核尚存),开始顺着这几处刚被打通的节点,艰难地渗入神山内部!
“有效!真的有效!”蓐收道尊(金)挥舞着手臂,庚金之气化作无数细小的刻刀,在句芒的指引下,精准地拓宽、加固着那些刚刚疏通的细小灵脉通道。 “快!引导这灵气进入净土和仙域核心!”后土道尊声音颤抖,轮回法则之力全力引导,将这微不足道却意义非凡的灵气流,小心翼翼地分流,一丝导入巫神净土核心,滋养祖巫道尊们损耗的本源;另一丝则导入万仙阵核心,为摇摇欲坠的清光屏障注入一丝极为宝贵的能量补充!
万仙阵清光大盛,虽然范围未能扩大,但光芒明显凝实了几分,抵抗魔物冲击的韧性大大增强!阵中苦苦支撑的截教弟子们,只觉得一股温和的暖流融入法力,疲惫感稍减,精神都为之一振! 巫神净土内,枯萎的灵植抽出一丝嫩芽,干涸的灵泉渗出几滴清露…虽然依旧杯水车薪,但这象征着生机的回归,如同黑夜中的启明星,照亮了所有生灵眼中的绝望!
“副教主…万谢!”云霄娘娘感受到注入阵中的那一丝微弱却纯净的乙木生机,心中默念,眼中隐有泪光。她知道,这是灵枢在万里之外,以凡僧之身,为仙域盗取的第一缕甘泉! “蝉鸣虽微…却引甘霖…”后土道尊望着神山那道翠绿光柱,又感应着识海中那道与分魂紧密相连的印记,眉心的天道血痕隐痛似乎都减轻了几分。三百年的死局,终于被撬开了一道缝隙!
西行路上。 唐僧周身萦绕的青色光点渐渐散去。他神情满足而疲惫,仿佛完成了一场神圣的布施。他轻抚坐下白马鬃毛,目光投向西方天际。 “草木之灵,亦知向善。此去灵山,路途虽遥,然有万灵相佑,心自安矣。”他声音平和,带着佛子特有的慈悲韵味。 然而,在识海深处,灵枢印记正冰冷地计算着: “乙木生机,初步缓解魔渊枯竭…” “然劫煞污秽,根深蒂固,非量劫气运不可撼动…” “下一站,该寻些‘大补之物’了。”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虚空,落向了那处隐约传来水流轰鸣与药草奇香的方向——鹰愁涧与五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