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赶紧进去。”
尹教授站在宁川后面戳了戳他,他倒是也希望用些和蔼的方式,但奈何宁川是真不往前走啊。
门就这么一个,先别挡门。
“好久不见啊,敬修。”
“陈院士,辛苦跑这一趟了。”
“可不辛苦哦,即是工作也拿了经费的,今年华工大在这方面投入可不小。”
低空飞行器气动领域的研究国内不敢说做的人有很多,但从各大航空专业校和国航工业气动院嘴里撬出来的肉,就格外有含金量了。
不过相应的,考核指标拉的是真高,五年内完成高水平论文50篇,申请发明专利30项。
这还不包括硬性指标中要求的气动布局设计以及要制定的相关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
一般来说,做成果征集时,鼓励子课题以论文、专利这些内容做成果创新性的证明材料,但还真很少说把这东西形成个数字摆台面上说。
合理,要不人家怎么能拳打燕航,脚踹航工业,拿下主干课题,成为承接单位呢。
总得有点硬货。
尹教授笑笑也没说话。
他不太擅长社交,主要还是不熟。
宁川站后面更是一个自闭症儿童,已经开始抠上手了。
“这你学生?”陈院士指了指尹教授身后的宁川。
他那大高个难道指望尹教授一个小老头给他挡住吗?
“呵,”尹教授笑道:“这得算是我同伙。”
孩子咋来的你别管,反正已经让他拉上贼船了,宁川不拿出点东西,交出三五篇论文和专利,尹教授是不会让他下船的。
不过这个项目的战线也比较长,今天这个技术攻坚会,一个是要大家坐一起讨论讨论技术方面的问题。
另外也算是一个启动会,主干课题拆分成若干子课题然后再根据研发机构申报情况择优选择。
其实择优后还可以向下分,但他们就不在今天会上讨论了。
会上在座的是整体项目的主持人和负责人、项目组的专家顾问团队、然后还有一些即将承接子课题的目标单位学者。
这么数着一桌上才十四个人,但在线上一同听会的大概百人不止。
说到底一个国家级重大专项,数亿资金的投入,不是他们这一个人、两个人能吃下的。
但谁能吃,谁不能吃……确实也是他们这几个人来决定的。
宁川开会前是真没做准备,会前到了座位就开始猛翻材料。
陈昊,空气动力学领域院士,他们大甲方的领导班子组成员。
然后专家顾问团的成员也挺厉害的,这个风洞中心主任他们之前在沈发的时候见过一次,一起开过会但没聊过天,没想到又碰到了。
他们学院这边,三个人,老尹就没的说了,还有个超级能唠嗑的吴教授,最后就是他宁小川了。
新能源飞行器气动设计专家,创新企业首席科学家。
哎呦,瞎写。
要这么吹他的话,那么在座的各位含金量怕是……
嘶,先别逗乐了,快看论文啊。
宁小川这走神的毛病还真是,才扫了两眼人名就又琢磨别的去了。
会议快开始了,屋里也做的差不多了。
外籍专家就一个法国航空院的高级研究员,一个日本京都大学的教授。
就为了这两碟醋,包了个全英文的饺子。
宁川翻页翻的飞起,其实就两天的会议也没有太多内容。集中讨论的环节在第二天上午,他还有些时间来做准备。
目前今天要讨论的就五篇内容,宁川来不及逐文逐句的分析,就看了个大概,好在说没有什么宁川看见了就一脸懵的东西。
就这玩意,说实在的它能有聊到哪里去,宁川还真的是上了尹教授的当。
会议开始,陈院士作为主持人,宣布了一下专项计划、总体目标、考核计划等等,然后就是发布相关任务书。
一转眼的工夫,宁川手里又多了本不薄的书。
就这玩意早个三五天给他能怎样啊,这么厚他哪有时间在会议上看。
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主干课题下发五个子课题,1和5是概念性的,2、3、4的技术性的。
一般来说,这工作如果让宁川来选,他肯定挑那中间三个有点意思的。
但他们学院作为主干课题的承接单位,即便挑选一个子课题自己研究,那也会选第一个或者第五个比较有话语权的课题。
那么这对于宁川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打雷劈的坏消息。
但好消息,他们作为课题承担单位,可以像瓜田里的猹一样到各个参与单位乱窜,只要能出成果就可以。
这也是为什么说那考核标准都争抢成那般的不平等条约了,校长还是把专项任务要过来了。
因为这样的话可以让他们学院的年轻老师快速得到课题,然后做出成果。
不过宁川……
他快让吴教授的英文报告哄睡了。
谁琢磨的这玩意,也太折磨人了。
一个几十分钟报告讲完,在座的众人就巴拉巴拉讨论。
然后又一个报告讲完,大家巴拉巴拉。
就这一上午,宁川难得安静,他真是对这些英文的东西无感。
不是听不懂,就是……不乐听。
大家也是,说大话用英语,说小话就在一边偷偷摸摸说中文,给那两个老外哄得一愣一愣的,再这么吹下去,华国的载人航天飞船就要变旅游大巴了。
宁小川都说过了,这种圆桌会议的主持人最烦人了,他是看不得一点摸鱼的人。
宁川眼看着还有十分钟散会开饭了,陈院士就开始点名了,虽然第一个点的不是他,但宁川已经看明白了,这是冲着他来的。
果不其然啊,这个发言的人一糊弄完,就到宁川了。
那他宁小川是谁,能惯着他们吗?
宁川立了立桌上话筒,第一句话:“can i speak chinese?”
尹教授捂脸,哎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