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连续三日的肉粥施舍,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在魏国灾民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渏。

然而,当第四日的晨曦洒落,那曾飘散着浓郁肉香的施粥点,却骤然变得冷清。热气腾腾的肉糜粥,换成了仅仅能果腹、清可见底的稀粥。

城楼上,魏守将唐雎凭堞远眺,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料定秦人的“仁义”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收买伎俩,如今人心浮动,正是他反戈一击的良机。

然而,他嘴角的笑意尚未完全绽放,便凝固在了脸上。

秦军营前,一座半人高的简易土台被迅速搭起,一名身着文吏服饰、面容清秀的青年走上台去。

混在军正处队伍中,一身男性劲装、化名“蒙平”的蒙瑶,目光锐利地扫过那名青年。不知为何,她觉得此人身形有几分眼熟。

“诸位乡亲!”那青年的声音清朗而温和,化名“魏庸”的她,正是女扮男装的魏滢。她的声音借由几名亲卫的齐声传话,清晰地送入每个人耳中,

“军正李斯有言:救急不救穷!前三日肉粥,是为解各位燃眉之急,不至饿死于沟壑。然长久之计,岂能依仗他人施舍?”

听到这个声音,蒙瑶心中猛地一震!

是她。那个在李府有过一面之缘的女子。她并不熟悉此人,甚至不知其名讳,只依稀记得她总是安静地跟在李斯身边,寻常得让人几乎会忽略她的存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她眼中的“寻常女子”,此刻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高台上,替他发声,执行着他那足以撼动天下的阳谋。

蒙瑶的心底瞬间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她原以为自己以“蒙氏远亲子弟”的身份追随军前,已是离他最近,能窥其全貌。此刻才惊觉,他的世界远比她想象的要深邃,而在这个她尚在摸索的“义兵”体系里,另一个女人早已默不作声地占据了核心的位置,成了他最得力的臂助。

“今日起,立《功劳簿》,设‘诉苦台’!”魏滢的声音继续响起,

“凡心中有怨,家中有难者,皆可上台一叙!凡以劳力换取功劳者,皆可凭功劳换取饱食、暖衣,乃至未来安身立命之田产!”

话音未落,魏滢便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走上土台。她怀里,紧紧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孩童,那孩子面黄肌瘦,正将一块黑乎乎的木牌往嘴里塞,徒劳地啃咬着。

老妪一上台,便“扑通”一声跪倒,泪如雨下,声音嘶哑:

“这不是吃的……这是他爹的身份木牌啊!他爹被魏国的大人物征走时说,这块牌子能让他领军粮,能让他建功,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她顿住了,身体剧烈地颤抖,似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说出下一句:“可如今,人没了,功业在哪我不知道,好日子在哪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孙儿,快饿死了!”

说罢,她猛地站起身,将怀里的孩子和那块木牌高高举起,用尽全身力气朝着苍天嘶吼道:

“你们告诉我!你们这些在云端之上谈兵论策的大人物们告诉我!我儿子的命,我孙儿的命,到底值几粒米?\"

这撕心裂肺的哭喊,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苦楚。一个又一个的灾民被引导着走上台,将积压的痛苦、恐惧和绝望尽数倾泻。

蒙瑶静静地看着,心中的酸涩渐渐被巨大的震撼所取代。她出身将门,深谙兵法诡道,却从未见过如此攻心之术。

混迹在灾民中的五百魏国武卒,此刻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们听着那些与自己家乡亲人何其相似的悲惨故事,握着兵器的手不自觉地松开了。他们被教导要为国捐躯,要仇恨秦人,可眼前这些被战争碾碎的同胞,让他们坚如磐石的信念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当诉苦台的气氛达到顶点时,李斯的身影出现在了台上。

他一出现,仿佛整个场域的重心都随之移动。蒙瑶的目光牢牢锁定在他身上,看着他平静地将一个瘦弱的年轻人带上台。

“此人,名唤阿牛。”李斯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三日前,他母亲病重,他跪地求我,愿以性命换药。

我告之,在大秦军中,性命要用来创造价值,而非交易。这三日,他凭一己之力,挖壕沟三十丈,清营帐百座,所获‘义功’,尽数兑换了药材与肉食。今晨,其母已能下地行走!”

全场哗然!

“今日,我军主帅蒙武将军,将亲自为他授旗!”

话音刚落,身披重甲、威严如山的蒙武大步走上台。他复杂的眼神扫过阿牛,最终从亲卫手中接过一面绣着“义”字的小旗,亲手交到阿牛手中,声若洪钟:

“擢魏人阿牛为‘义士’,授此旗,命你统管百人劳役队伍,凡你麾下,功劳加一成!此为我大秦‘义功’第一人!”

轰!人群彻底沸腾了!

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

蒙瑶怔怔地看着这一幕,她看到自己的父亲,竟心甘情愿地为李斯站台背书。

李斯缓缓抬手,压下鼎沸的人声,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最后落在那群神情复杂的魏国武卒身上,一字一句地说道:

“在我大秦,功开二门!”“以武功,可斩将夺旗,封妻荫子,此为强国之道!”

“以义功,可救死扶伤,安家立业,此为安邦之本!”“今日,阿牛以孝义立功,明日,尔等亦可凭技艺、凭劳力,为自己和家人,挣出一个清白安稳的前程!”

“记住!武功封爵,义功传家!”

“武功封爵,义功传家!”

山呼海啸般的应和声响彻云霄,汇成一股洪流。那五百名魏国武卒,呆立在人群中,脸上一片死灰。

在“优抚营”中,那名负责带领武卒的魏军屯长魏衷,遥望着高台上的李斯,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蒙瑶站在队伍里,垂下眼帘,掩去眸中的惊涛骇浪。她终于明白李斯在渭水之畔所言“此役或将颠覆天下人对战争的认知”是何含义。

他用仁义做刀,用希望做饵,将所有人都卷入他构建的新秩序中,还让人心甘情愿地为他摇旗呐喊。

她再次瞥向台上那道清秀的身影,那个她曾以为普通之极女人。此刻,她站在李斯身侧,从容不迫,与他共同导演着这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大戏。

那一丝酸涩,已化作了更为复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