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光荏苒,不觉已是两月之后。

大汉,未央宫。

刘彻百无聊赖地靠在御座上,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扶手。这俩月,推广仙种之事顺风顺水,朝中大臣们看着那长势喜人的作物,一个个嘴巴都合不拢,连带着看他的眼神都多了不少敬畏。唯独那光幕商城,依旧空空如也,让他颇感无趣。

闲来无事,他点开了那个只有寥寥数人的“千古一帝交流群”。

【猪猪陛下-刘彻】:@全体成员,咳咳,诸位,都忙活得咋样了?朕这边,仙种已经遍布关中,长势喜人呐!

群里安静了片刻,很快有了回应。

【二凤陛下-李世民】:进展顺利。关中及河南道已大面积铺开,百姓踊跃,未遇阻碍。

【则天大圣女皇陛下-武曌】:尚可。神都左近及江南诸道已按部就班推广,静待秋收。

【赵大黑胖子-赵匡胤】:东京及京东、西路进展平稳,百姓视若神物,不敢怠慢。

【朱八八-朱元璋】:咱这边也差不多,应天府周围都种上了,长得不赖。

就连一向寡言的秦始皇也冒了泡。

【祖龙-嬴政】:尚可。

紧接着,这位始皇帝又发了一条,还特意艾特了朱元璋。

【祖龙-嬴政】:@朱八八-朱元璋 你那火药方子,确有奇效。匠作营依方试制,威力远胜往昔之硝石硫磺。

这话一出,群里顿时热闹了些。

当初加上好友后,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光幕自带的“积分”功能,以及那个目前还空空荡荡的“积分商城”。虽然商城无货,但好友之间却可以互相转赠积分。这积分有什么用,众人尚不清楚,但都默契地认为这积分定有大用。

于是乎,这“跨时空交易”便悄然开始了。

秦始皇得知朱元璋的大明已在琢磨那类似后世的火器,便动了心思。他深知利器之重。而考虑到彼此间潜在的竞争关系,朱元璋并未直接给出火铳图纸,只卖了个改良的火药配方。

秦始皇倒也干脆,他是始皇帝,富有四海,积分更是众人中最高的一个,当即便拍板买下。有总比没有强。

当初在几人发现积分的时候积分便互相对了一下积分,他们发现几人中秦始皇和李世民的积分是最高的,而秦始皇的积分更是要比李世民还要更高一些,这让其他三人颇为眼红。

朱元璋看到秦始皇的肯定,脸上露出了些许得意,手指在光幕上敲打着。

【朱八八-朱元璋】:那是自然!咱老朱做买卖,向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始皇帝觉得好用便成。

得意了没两句,朱元璋话锋一转,开始倒起了苦水。

【朱八八-朱元璋】:唉,说起这个,咱这儿最近可是愁死了。咱那大明宝钞,一个劲儿地往下掉价,拦都拦不住!咱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真是急死个人!

这话倒是引起了其他几位的兴趣。货币问题,关乎国本,由不得他们不关心。

【二凤陛下-李世民】:哦?宝钞贬值?明祖,你那宝钞,是以何物为本?可有定额?

【祖龙-嬴政】:这纸币?如何运作?

朱元璋看着这些问题,有些挠头。

【朱八八-朱元璋】:咱这宝钞,就是桑皮纸印的。担保嘛……咱就是皇帝,咱的信用还不够担保?至于定额……咱看国库用度,需要就印呗。

这话一出,群里几个皇帝都沉默了片刻。他们虽然不完全懂明朝的市场是什么模样,但基本的道理还是明白的。

【则天大圣女皇陛下-武曌】:大明皇帝,朕冒昧问一句,你那宝钞,一宝钞能换多少银两?

朱元璋一愣,随即理所当然地回复。

【朱八八-朱元璋】:换啥银子?咱这规矩,是只能用金银换宝钞,宝钞可不兴换回金银!官府发出去的东西,哪有再收回来的道理?

武则天看到这回复,不由得扶额,心下了然。其他几位皇帝也是满脸黑线,大概明白了症结所在。

【则天大圣女皇陛下-武曌】:……大明皇帝,你之前那天幕,怕是白看了不少。

武则天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用朱元璋能听懂的方式解释。

【则天大圣女皇陛下-武曌】:您想想,之前天幕里赵老大那游戏里怎么说的?为何铜钱总比铁钱值钱?因为铜是铜,铁是铁,价值摆在那儿。铁钱?容易铸,谁都能偷偷铸,今天能买一个饼,明天可能就只能买半个。您这宝钞,虽是官府所印,但在百姓眼里,若是不能随时换回金银,那跟那铁钱有何区别?

【则天大圣女皇陛下-武曌】:况且百姓拿真金白银换了您的宝钞,心里本就打鼓。若是再看到官府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他们手里的宝钞岂不是越来越不值钱?更要命的是,这不值钱的纸,还换不回当初的金银。如此一来,谁还信这宝钞?谁还敢用宝钞?它能值钱,那才真是怪事了!

朱元璋被武则天这一番话点得茅塞顿开,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一拍大腿。

【朱八八-朱元璋】:哎呀!原来是这么个理儿!咱光想着让百姓用宝钞,方便朝廷收税调度,却忘了这茬!那……那要是咱开放兑换,让宝钞能换回金银,是不是就能好些?

【二凤陛下-李世民】:应当能缓解一二。但货币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如何操作,兑换比例如何定,准备多少金银储备,还需你与麾下能臣仔细商议,我等毕竟不在大明,不清楚细况。

【赵大黑胖子-赵匡胤】:太宗说得是。此事急不得,需稳妥行事。

朱元璋连连点头,心里敞亮了不少。

【朱八八-朱元璋】:知道了知道了!多谢各位指点,尤其是武妹子啊!你这脑子,有点东西!

【则天大圣女皇陛下-武曌】:大明皇帝客气了。举手之劳罢了。不过嘛……下次再问,可是要付积分的。

【朱八八-朱元璋】:哈哈哈!一定一定!下次少不了你的!

解决了心头一个大疙瘩,朱元璋心情舒畅不少。

朱元璋得了指点,心头一块大石落下,连带着语气都轻快了不少。这时,李世民也说出了自己最近的烦恼。

【二凤陛下-李世民】:唉……说起烦心事,朕这边也有桩棘手的。

他这话头一起,立刻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二凤陛下-李世民】:推广仙种、兴办书院,进展尚算顺利。前些时日,朕寻着由头,办了两个从中作梗的世家大族,抄没的家财正好填补了书院的用度,也算敲山震虎。

这话听着轻描淡写,但群里哪个不是人精,都听出了其中的雷霆手段。

【二凤陛下-李世民】:此前闻始皇陛下派人游说百越,颇见成效,朕也动了心思,便也遣了使臣往各处尝试。有些部族还算识大体,略有所获,可到了西边那吐蕃……唉,阳奉阴违,死活不肯归心,舍不得他们作威作福的权势,真是棘手得很。

【二凤陛下-李世民】:朕已明示,只要他们归附,放下旧权,可入朝为官,与大唐同治其地,共享太平。可那帮吐蕃贵人,嘴上应承得好听,背地里动作不断,阳奉阴违,百般推脱!

【二凤陛下-李世民】:若非北有突厥虎视眈眈,东有倭寇需加剿灭,朕实在不愿再起刀兵,当真想亲率朕的玄甲军直捣突厥老巢,灭了这群吐蕃贵族。

【祖龙-嬴政】:@二凤陛下-李世民,区区吐蕃,阳奉阴违,何须与他们多费唇舌?

【祖龙-嬴政】:道理讲不通,那便用铁蹄让他们明白!何为天命?这华夏一统,便是天命!任何阻碍天命者,皆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祖龙-嬴政】:世民既有此志,又何必急于一时?不过是让那群跳梁小丑多蹦跶几日罢了。你大可先安心整顿内部,待灭了倭寇,平了突厥,再挥师西进,一举诛灭!

【祖龙-嬴政】:到那时,又何需同阻碍华夏大业的败类讲什么道理?

秦始皇的话,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睥睨天下的冷酷与决绝,让群里其他几位帝王都感受到了那份横扫六合的气魄。

紧接着,汉武帝也冒了出来,显然对秦始皇的观点极为赞同。

【猪猪陛下-刘彻】:始皇帝说得痛快!@二凤陛下-李世民,就是这个理!那些个吐蕃贵人,冥顽不灵,留着作甚?既然机会已经给过了,这群人听不懂,直接碾过去便是!

【猪猪陛下-刘彻】:至于百姓?百姓看了天幕,自然知晓我华夏同根同源,皆是华夏子民。只要你大唐朝廷能一视同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岂会跟着那些旧贵族闹事?民心向背,看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看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刘彻的话更加直白,带着一股子汉家天子的强横。

李世民看着屏幕上两位前辈的发言,心中原本的些许郁闷顿时烟消云散。是啊,反正这些人如果不听话,自己都是要剿灭这些人的,又何必钻牛角尖急于这一时呢?大唐的未来,华夏的统一,岂能会因这些人的私心而停滞?

【二凤陛下-李世民】:始皇陛下、武帝陛下所言极是,是朕太焦急了。

【二凤陛下-李世民】:诚然,那些贵族的意见,确实无足轻重。华夏注定一统,民心所向才是根本。愿意归顺,放下旧权,共享太平,大唐欢迎。若是不愿……哼,那也由不得他们了!

各自说出了解开了的烦心事,群里的气氛轻松了不少。几位帝王又闲聊了几句,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那令人期待的未来。

【赵大黑胖子-赵匡胤】:说起来,算算日子,再过月余,那天幕直播,似乎又要开始了?也不知这次,会给我们看些什么,那后世的生活当真是让人羡慕的紧啊。

【朱八八-朱元璋】:是啊,还有那天幕之前提到的奖励,嘿嘿,咱可是眼馋得很呐!

【则天大圣女皇陛下-武曌】:呵呵,大明陛下倒是直率。不过,那奖励花落谁家,尚未可知。朕倒是觉得,我大周,亦有机会。

【猪猪陛下-刘彻】:哼!奖励必定是我大汉的!

【祖龙-嬴政】:无需多言。最终的胜者,唯有大秦!

【二凤陛下-李世民】:呵呵,诸位都莫要太自信。且看届时,谁家王朝,更能赢得那天幕青睐吧!

群里又是一阵惯例的互相“放狠话”,充满了帝王间的竞争意味,却也透着一股惺惺相惜的奇特氛围。感叹了一番后,众人觉得正事要紧,发展各自的王朝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