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胡扒一雪莉杨和王胖子正在研究霍氏不死虫吐出的异物。徐浪借此机会戴上黄金面具,摘除其上封住七窍的玉石后,眼前骤然闪过一段模糊影像——似是远古祭祀场景。
未及细辨,景象已逝。徐浪隐约感到脑海中多了些零散信息,却难以言喻。他随即尝试激活龙鳞妖甲技能。
伴随黄金面具之力,徐浪体表瞬间浮现一层金光璀璨的铠甲,覆盖周身,严丝合缝却不显笨重。稍作活动,确认其轻盈灵活。
查阅系统说明,加成后的龙鳞妖甲防御力翻倍。而更吸引徐浪注意的是新增的两项能力:
其一是震慑水族。此甲由象征妖龙的霍氏不死虫制成,自带龙威,特别适用于克制水生生物。这一特性对后续计划中的南海归墟之行尤为重要。
另一能力亦与水域相关,徐浪尚需进一步探索。
龙鳞妖甲能增强水中活动,使呼吸时间提升五倍。具体效果取决于个人原有耐气时长。此能力不仅适用于归墟,许多场合都能派上用场。徐浪记得献王墓里的水龙晕必须潜入。
满意地点头间,他刚准备摘下黄金面具,面具却骤然消失。随之而来的系统提示响起:“鱼龙虎口黄金面具已与宿主固化,其所有属性转移至宿主体内。”
徐浪惊讶地轻呼一声。这倒是头一回遇到装备能与人固定融合的情况。随即内心一阵雀跃。比起每次使用都要从系统空间取出,这样的能力显然更加实用。今后施展龙鳞妖甲技能时,自带震慑水族及延长时间的能力,着实令人满意。
徐浪的喜悦还未消散,因能量值尚存。千点能量对他而言不算稀奇,但系统提示音再度传来:“霍氏不死虫进化为**。”一股新的力量涌入体内,伴随着新技能的觉醒——血雾。
这是一个主动技能,能让指定区域弥漫浓厚血雾。此雾可遮挡他人视线,自身免疫 ** ,并吞噬被笼罩目标的生命力,转化为己用,加速恢复体力与伤势。
看清技能详情后,徐浪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霍氏不死虫似乎要将防御与恢复拉满。血雾的最大亮点在于能吸取范围内目标生命值并转为己有,类似吸血机制。结合再生能力、龙鳞妖甲及自身强大的体魄,离真正的不死已不远。
此外,血雾具备防毒功能。虽然原本放毒属性略显鸡肋,但有金蚕蛊加持便大不相同。金蚕蛊精华强化了血雾毒性,还可叠加蛊毒。如此一来,血雾成为强力技能。
徐浪还想继续升级,却发现距离万点能量还需两千左右。虽稍感遗憾,但他并不急躁。
葫芦洞的出口尚需一段路程。
洞内残存的痋尸与痋婴或许仍有遗漏。
徐浪决心在踏入献王墓前,将霍氏不死虫提升至四级。
他对献王墓的危险深感警惕,唯有自身实力增强才觉安心。
至于献王墓内的宝藏,仅雮尘珠(凤凰胆)便足以让人期待。
徐浪确认计划后,目光转向胡扒、雪莉杨与王胖子。
此时三人已用水清洗出霍氏不死虫临终吐出之物。
徐浪看清那是一巨大正方体,表面有青绿锈迹,似为青铜制棺。
徐浪走近胡扒等人的所在。
王胖子正用水冲刷青铜方体,见徐浪前来,喜道:
\"浪爷,这次定有好收获,这般青铜方体少见,其中定藏宝物。\"
雪莉杨摇头:\"胖子莫乱言,此非棺而是箱,且难以辨认哪面朝上。\"
此问令胡扒、王胖子犯难,王胖子干脆拿出铁锤敲击。
\"先探其是否实心。\"
数次敲击无果,声沉闷且无法判别虚实。
雪莉杨、胡扒与王胖子皆显困惑。
徐浪上前触碰青铜方体,系统提示音起:
\"宿主触碰汉代青铜箱,获气运值二十点。\"
徐浪暗喜,原世界线因他而改,本属王胖子的龙虎短杖现归己有。
徐浪细查青铜箱,发现两孔洞,形态奇异。
雪莉杨等不解其用,但徐浪明了,此乃一端插龙头,一端插虎头。
他取出玉柄龙头杖与铁柄虎头杖,轻描淡写即分清方位。
胡扒、雪莉杨与王胖子均目瞪口呆。
“浪哥,怎么回事?这两根棍子竟然是这铜箱子的钥匙?”
徐浪笑着点头回应,随即没等胡八一、雪莉杨他们回过神,便拿起龙头杖插入锁孔。
他稍作调整后,迅速感受到压簧和咬合的触感。
咔哒一声,另一侧的虎形钥匙口中喷出一股黑水。
徐浪轻轻用力,龙头杖便被抽出。
接着,他又插入虎头杖。
再次咔哒作响,铜箱轻微晃动。
徐浪确认时机成熟,收起虎头杖,取出探阴爪,在箱缝间划过。
片刻后,铜箱盖清晰显现。
“来,老胡,帮忙!”
徐浪招呼道。
愣在一旁的胡八一和王胖子立刻醒悟,三人合力掀开铜箱盖。
几人用手电齐照内部,发现有三个隔层。
徐浪心中一喜,意识到这就是遮龙山夷人的三大神器。
当年献王制服夷人后,为彻底掌控他们,将这三件神器献给了霍氏不死虫。
第一个隔层内是一巨大陶罐,表面包裹一层晶莹的玉壳。
徐浪深知此物诡异,未敢贸然行动。
倒是王胖子,历经艰险至此,见到真货便按捺不住,伸手欲取。
刚触及陶罐,那玉壳便碎裂。
雪莉杨瞪了他一眼。
胖子懊恼不已,急忙拾起那些薄如蛋壳的玉片,“都是好东西,可别糟蹋了。”
胡八一苦笑道:“这般精致的雕纹和工艺虽佳,却如此脆弱,怎么带走?”
王胖子顿时沮丧。
然而胖子的情绪转瞬即逝,他又振作精神,将陶罐抱出。
这次格外谨慎,直至完全取出,才小心翼翼放置地面。
雪莉杨蹙眉道:“这陶罐年代远超献王时代,可能是新石器晚期遗物。”
胡八一闻言大惊。
老胡与胖子在潘家园混迹已久,自然知晓更久远的历史文物,例如红山玉器中的玉猪龙及各类玉琮、玉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