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宫”轨道综合空间站那庞大的钢铁迷宫之中,并非所有人都直接参与到那艘划时代的原型舰的建造工程里。
然那些负责空间站日常维护、科学实验、后勤保障或其他任务的其他数百名驻站人员,也同样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内部监控系统或偶尔的舷窗眺望,热切地关注着那座巨大的环形造船厂内每一个细微的进展。
没有哪一个身处这片星海前哨的人类,不会因为亲眼见证人类文明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宇宙战舰从无到有、逐渐成型而感到发自肺腑的、近乎欣喜若狂的激动!
那是一种混杂着民族自豪感、对未知的敬畏、以及对人类文明突破自身极限之可能性的、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空间站里那些资历最老、选择留在这片离家最远也离梦想最近的地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起步到辉煌全程的驻站老航天员们,也因为整个空间站内这股热火朝天、充满了乐观主义与积极向上精神的“大建”氛围所深深感染,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了许多,眼神中重新焕发出年轻时的光彩,看上去仿佛真的年轻了好几岁。
在这艘代号为“鸾鸟”(取自中国古代神话中象征祥瑞与开拓的凤凰类神鸟)的原型舰紧锣密鼓的建造期间,为了妥善解决一个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即如何让“天宫”空间站有限的居住空间,能够容纳下那些即将作为首批船员登上“鸾鸟”号的、数量可观的预备驻站人员,这些人需要提前适应太空环境并接受相关训练。为此,空间站的驻站工程师团队展现了惊人的创造力与效率。
他们依靠从达朗贝尔月面基地持续不断发射来的大量标准化基础结构材料,经过一个极其短暂但高度精密的设计与模拟验证周期后,在那些同样不知疲倦的工程无人机的高效协助下,硬是在空间站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如同搭积木般,为“天宫”站额外添置了一座全新的、规模庞大的模块化人员宿舍舱段。
这一举措,直接将整个空间站的理论最大容纳人口,从原本设计的350人,骤然提升到了惊人的800人,为后续更大规模的太空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极具前瞻眼光的工程师们并未止步于此。他们还充分利用了空间站内部那些原本被设计为冗余备份或未来扩展预留的宝贵空间,借鉴并优化了在达朗贝尔月面基地成功建立并运营大型水培与气培农场的成熟经验,在“天宫”空间站内部,也成功开辟出了一块规模虽然只能算是中等、但技术含量极高的全封闭式太空农场。
虽然受限于空间与能源供应,其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与种类丰富度,要远远低于月面基地那如同伊甸园般的大型生态农场,但它至少能够稳定地提供一部分新鲜蔬菜与少量高蛋白作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间站对地球地面发射中心那成本高昂、运力宝贵的常规物资补给运输的沉重负担。
在原型舰主体结构完成之后,工程团队又追加了一个标准地球月的时间,用于进行极其严苛的系统集成测试、压力检验以及全舰功能模拟验证工程。
时间的指针,最终拨向了公元2027年的开端。当象征着新一年到来的电子钟声,在“天宫”轨道综合空间站那宽敞明亮的核心舱内庄严敲响时,这艘凝聚了无数人类智慧与汗水、从第一块龙骨铺设算起,历经整整七个月艰苦卓绝建造周期的、人类文明历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宇宙战舰原型舰——代号“鸾鸟”——终于迎来了它的竣工暨首航仪式!
那些早已按捺不住激动心情、已经提前一个星期抵达空间站并完成了最后适应性训练的“鸾鸟”号首批飞船船员们,在所有参与建造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其他驻站人员们那充满了羡慕、祝福与殷切期盼的目光注视下,身着崭新的、印有“鸾鸟”号特殊徽章的银灰色舱内航天服,迈着坚定而略带激动的步伐,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对接通道,庄严地登上了这艘代表着人类星际未来的原型舰。
随着一阵轻微的震动与低沉的能量嗡鸣声,在绝对真空的宇宙环境之中,“鸾鸟”号飞船尾部那数个巨大的、采用了可变几何结构的核裂变驱动器引擎扩张喷管,开始稳定地喷射出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压力极其巨大的、近乎透明的高能等离子气体。
这艘身形虽然相较于科幻作品中的星际巨舰显得“娇小”,但在人类现有航天器中已然堪称“庞大”的原型舰,开始以一种极其平稳、却又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一点地加速脱离轨道造船厂的巨型环抱。
不过是短短片刻的功夫,在精确的人工智能导航系统与空间站外部传感器阵列的引导下,“鸾鸟”号便成功地、如同初生的雏鸟般,顺利驶出了那座见证了它诞生的巨大轨道造船厂。
随后,它稳稳地沿着造船厂外部系统投射出来的、在漆黑宇宙背景下闪烁着柔和绿光的虚拟导航标识,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太空处女航。
这一刻,所有亲身参与了这项伟大工程的全体成员,无论是在空间站内部通过舷窗或监控屏幕观看的,还是在造船厂外部执行辅助任务的,个个都激动得难以言表,热泪盈眶。
空间站上的人们如同孩子般兴奋地、不断地相互拥抱、击掌、欢呼、庆祝。他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在那片深邃无垠的寰宇之中,逐渐变小、渐行渐远、直至最终完全消失在视野尽头,那个承载着他们无数心血与梦想的光点“鸾鸟”号。
一阵阵发自肺腑的、如同排山倒海般的巨大欢呼与啸叫声,在空间站的各个角落此起彼伏,久久回荡,仿佛要将这份属于全人类的骄傲与喜悦,传递到宇宙的最深处。
与此同时,在刚刚驶离空间站不久的“鸾鸟”号原型舰那宽敞明亮、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的主指挥舱内,气氛却是庄重而肃穆。
此刻,舰船的主通讯系统正通过高带宽的激光通讯链路,与“天宫”空间站保持着实时、超高清的远程连接。
指挥舱内每一块巨大的、多功能全息显示屏幕上,都在同步播放着来自“鸾鸟”号内部各个关键区域如包括引擎室、格纳库、武器控制中心以及外部传感器的实时画面。
而观看这些画面的,不仅仅是空间站上那些激动不已的驻站人员。远在下方数百公里之外的地球表面,无数通过官方直播或其他特殊渠道关注着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原型舰处女航的万亿普通平民百姓,此刻也全都如同过节般,从家庭娱乐终端到办公室投影屏幕,从公共场所的巨型显示墙到个人佩戴的增强现实眼镜,绝大部分人都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与生活琐事,激动地驻守在各种能够接收到视频画面的电子设备前。
画面中,是身着笔挺的、带有特殊金色肩章的深蓝色舰长制服的“鸾鸟”号首任舰长,他的面容坚毅而沉稳,眼神中透露出军人特有的锐利与担当。
他缓缓抬起右手,向着屏幕另一侧——向着空间站上的同仁,向着地球上的每一位同胞,致以了一个无比标准、充满了力量与自豪的军礼。
对于此刻每一个正在观看这场历史性直播的、知晓其背后深层含义的学院成员们来说,这位舰长接下来将要表达的、那些经过精心准备的、充满了政治正确与豪言壮语的官方致辞,其实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鸾鸟”号的成功起航,这个画面本身,已经胜过了千言万语。
在一座普通的城市公寓里,秦风正和他的妹妹并肩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同样目不转睛地盯着墙壁上巨大的电视屏幕,共同见证着这个足以被永久载入人类文明史册、激动人心的伟大时刻。
他们的内心如同翻腾的海洋,久久都无法平静,激动、自豪、期待、以及一丝对未知未来的隐隐担忧,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正如这个星球上每一个心怀梦想、渴望人类能够就此真正挣脱母星的引力束缚,勇敢地踏上那片广袤无垠的星辰大海,绝不将探索的步伐仅仅止步于这颗蓝色摇篮的普通百姓一样。
唯有那些内心早已被黑暗吞噬、一心服侍于“九头蛇”的人类叛徒,或者是那些心中只有自己那点蝇营狗苟的小九九、试图在这场可能到来的星际变局中浑水摸鱼、谋取私利的野心家与投机分子们,才无法在此刻,与全世界绝大多数向往着光明未来的人民产生哪怕一丝一毫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