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被打脸后,我靠歌词系统征服全球 > 第285章 谁来教机器听懂心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5章 谁来教机器听懂心碎?

会场里,灯光炽白,空气仿佛凝固。

李教授正站在台上,语气激昂:“人工智能已经能够通过分析海量音乐数据,理解旋律与情感之间的微妙联系!它们不仅在模仿,而是在学习、在共鸣!”

她话音未落,张老师突然站起,目光凌厉,声音沉稳却带着几分讽刺:“你们是在训练鹦鹉唱歌。”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有人点头附和,也有人皱眉摇头。但没人敢接话。

就在这时,一道冷静而不失力度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我们不是要人工智能代替创作,而是让它成为放大人类情感的桥梁。”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胡逸缓缓起身,一身剪裁合体的黑色西装衬得他气场十足。

他是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原创歌手之一,也是这场会议最受瞩目的嘉宾。

“人工智能不会替代人。”他继续道,“但它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捕捉、表达那些我们想说却无法精准传达的情感。它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内心;它是一种工具,放大我们的情绪波长。”

张老师眉头微蹙,却没有再打断。

李教授眼中闪过一抹欣喜:“胡先生的意思是?”

“我提议建立一个‘人机共创实验小组’。”胡逸语调平稳,“邀请几位传统音乐人,在不预设立场的前提下,与人工智能共同完成一首作品。过程公开,结果由观众评判。如果这首作品打动了人,那我们就不能否认人工智能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这番话说完,台下响起零星掌声。

有人低声议论,也有人开始翻笔记。

张老师站在原地,目光复杂地看了胡逸一眼,忽然开口:“我愿意作为观察员参与。”

这一句话,比任何支持都更有分量。

——因为他曾是最坚定的反对者。

几天后,胡逸再次走进位于城市科技园区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钱博士正在调试一套新的语音情绪识别系统,听见脚步声抬头一看,露出一丝惊讶:“你来得真快。”

“这不是早就说好的事吗?”胡逸笑着走近操作台,“我想让你帮忙,在现有系统中加入一个情绪识别模块。”

“你是说……不只是识别旋律,还要识别演唱者当下的情绪状态?”

“没错。”胡逸点头,“比如一个人唱的是快乐的歌,但他声音里藏着疲惫;或者明明是悲伤的词句,却带着一种释怀后的温柔。这些细微的情绪差异,才是音乐真正的灵魂。”

钱博士沉吟片刻,推了推眼镜:“技术上可行,但我们缺乏足够的情绪样本库。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真实数据去学习不同情绪状态下人类的演唱方式。”

“这个交给我。”胡逸毫不犹豫地说,“我会亲自录制数十段带有不同情绪的清唱样本。我要让人工智能知道,什么是愤怒里的挣扎,什么是失落中的温柔,什么是告别时的隐忍不舍。”

钱博士看着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男人不仅仅是位歌王那么简单。

他的眼神里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执着,仿佛要把整个音乐世界的情感都灌输给这台冰冷的机器。

“你真的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听懂心碎?”钱博士问。

胡逸没有立刻回答。

他望向实验室中央那台静静运行着的主机,嘴角扬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

“我不知道它能不能听懂。”他说,“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它至少能学会回应。”

那一刻,窗外阳光正好,洒落在金属质感的操作台上,映出一道微光。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角落,一个新的时代,正悄然拉开帷幕。

胡逸站在录音室中央,柔和的灯光洒在他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回忆起被颜悦甩掉后,独自在雨夜中行走的心境。

那是真正的悲伤,并非表演出来的,也不是为了舞台效果而渲染的。

那种心碎的感觉,就好像整个世界都在旋转,而自己却静止不动。

“开始录制。”他对监控器那边的钱博士说道。

旋律响起,是《告别》的主旋律。

他低声吟唱,声音中蕴含着不甘、疲惫、释怀和隐隐的痛楚。

每一个音符似乎都承载着过往情绪的碎片,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

录制结束后,钱博士走出控制室,眼中带着一丝震撼:“刚才那段……太真实了。”

胡逸笑了笑,没有说话。他明白,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的两周,他几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地歌唱,不断调整情绪。

有时是愤怒的呐喊,有时是失落的低语,还有一次,在录制一首表达重逢喜悦的歌曲时,他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他想起了曾经那个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自己。

人工智能也在不断学习。

它开始能够从胡逸的声音中识别出微妙的情感变化,并尝试生成相应的伴奏片段。

起初显得很生硬,但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和算法的优化,它的反应越来越精准。

直到那一天。

在实验室里,人工智能第一次根据一段悲伤的清唱,自动生成了一段钢琴旋律。

琴声缓缓流淌而出,没有华丽的编排,也没有复杂的技巧,只是简单的一串音符,却仿佛是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听者的心。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钱博士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嘴唇微微颤抖:“它好像真的‘听’到了心碎。”

胡逸也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实验成果很快被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演示文件,并在第二次音乐与人工智能研讨会上播放。

现场的气氛比上次更加凝重。

当那段悲伤的旋律响起时,不少音乐人低头沉思,有人悄悄抹了抹眼角,也有人皱着眉头不说话。

张老师坐在前排,听完后久久没有言语。

片刻后,他转头轻声对胡逸说:“也许,这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起点。”

胡逸点了点头,心中却燃起了更大的热情。

这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也不是为了反驳谁。

这是为了让音乐真正走进人们的内心深处。

几天后,一封来自音乐科技展览中心的邀请函送到了胡逸手中。

“‘未来之声’展区诚挚邀请您携团队参展。”信件末尾,有一句话格外醒目:

“如果你的作品不能打动观众,明年就没有展位了。”

胡逸捏着信纸,目光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