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个教室学习,同听一个老师讲课,学神自会总结要点。
明之后是清,天幕上有清人出没,小龙虾所在的世界却闻所未闻,朱棣等诸多聪明人眯眼,三千世界?
那秦、汉、隋、唐各朝代应该有份才对,怎么只有他们和宋呢?
是不想吗?
各朝代人微笑,你猜呢。
评论区,清人在线辟谣,“假的,假的,都是假的,我就姓爱新觉罗\/叶赫那拉\/佟佳,目前活的好好的,而且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早上吊死了,入主紫禁城的是我们顺治皇帝。”
崇祯:???
刚继位就被预告实为亡国之君,还是自缢身亡,求答案解析,在线等,挺急的。
爱新觉罗、叶赫那拉、佟佳,一听就是异族,虽然明人自己没少骂皇帝,但对外态度是一致的,喷你没商量,“好好好,马上就让你们变成历史!”
天幕下的清人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中,趁时间没到连忙撤回一条消息。
原是他们冲动了,南边的汉人本就不安分,如今联系上祖宗再多点子母炮、连珠铳什么的,他们还压得住吗?
戴梓把原版手稿往柜底塞了塞,想来想去不保险直接填进灶膛里烧了,既然洪武爷和永乐爷还在,这些就不想给康熙皇上了。
他不怕自己的心血白费,因为他已经认出天幕上的图纸源自于他。
那位安宁大长公主不知有如何通天彻地的本事拿到手稿,但她并没有冒名顶替的意思,每张图纸上都有防伪水印一缕耕烟,火器上也刻有他姓氏的篆书符号,戴梓知道自己的设计能帮上汉人的祖宗,哪怕在康熙年间声名不显也值了。
小龙虾的故事还没讲完,“朱棣将长城以外的土地完全纳入中原版图时才60岁,国内没仗打了,老爷子想到海外浪一浪,但是朱高炽死活不同意,知道你能打,但是麻烦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朱棣没办法,只能让汉王和赵王努力,打下哪块地方就把哪块地方给俩人做封地,一块大饼让俩儿子吃了三代,后来朱祁锦的儿子看堂兄弟们身上榨不出油水就把地收回来了。”
【1:哈哈哈,老朱家一脉相承的腹黑。】
小龙虾脸上也带着笑容,“没错,他们家的帝王心术都能可以单开一个专题了。”
她继续说朱棣,“大侄子找到了、军队在外屡战屡胜、百姓在内丰衣足食,朱棣自认再无遗憾,于六十大寿的第二天宣布退位给明仁宗朱高炽,他要养老去了。”
天幕下的麻宝想说自己一点都不嫉妒,但当了四十多年太子、经历两立两废的爱新觉罗·胤礽忍不住呐喊,“你看看人家爹!”
康熙恼羞成怒,“闭上你的嘴!”
头顶上有个太上皇的嘉庆也偷偷看老爹的脸色,退位却不放权的乾隆脸色阴沉,“你想咋地?”
嘉庆吹着口哨看天空,他还什么都没说呢。
回看天幕---
“朱高炽在他爹御驾亲征的那些年里一直是以太子的身份干皇帝的活儿,何况他儿子都培养出来了,真没必要一直占着那个位置,因此登基后勉强干了三年就和他爹一起养老去了。”
这次康熙先声夺人,“人家儿子培养出来了,可我的儿子你还小啊,心智不成熟玩不转这朝堂的,还是让皇阿玛先给你掌几年舵。”
胤礽撇嘴,有天幕造孽谁还稀罕皇位,你快想让谁当太子谁当去吧,接手就是坑啊。
造孽本孽小龙虾丝毫不知这父子俩的心理活动,继续夸夸,“皇位传到朱瞻基头上,该打的都打完了,他整天无所事事,不是挑附属国的毛病就是挑大臣的毛病,就盼着谁能先说一句‘你瞅啥’给他一个活动筋骨的机会。”
“彼时的朝廷钱、粮、人,枪、马都不缺,里外里乖的跟孙子似的,朱瞻基闲不住就开始折腾基建,让工部设计一套下大雨能存水、引水,天冷能供暖的方案,什么小冰河不小冰河,他只相信人定胜天。”
“得益于祖宗打下的江山,朱棣废除殉葬、贞节牌坊、裹小脚等封建糟粕的影响到孙子这里初见成效,民间陆续出现女医、女先生、女将军,还有女工程师和女气象学家帮他解了火炕和天气预报的问题,还有女子写信给他问能不能考科举。”
“大臣们坚决反对,朱瞻基却力排众议开了一科,以咱们江大人为首的反腐小分队就是在那届里选出来的,专程建立一个部门监察百官贪腐状况,被证实的贪官污吏进去不死也得脱层皮。”
“就这样忙了十几年,朱瞻基等儿子能独当一面后也马不停蹄的退位找爷爷和爹去了,朱家这祖孙三代挺长寿的,朱棣100岁没的,朱高炽82岁没的,朱瞻基有点拖后腿,60岁就没了。”
“根据朱祁锦自述,他老爹退位后又是画画又是写日记,还迷上求仙问道,疯狂做慈善,只为求得和宣宸皇后的来生,想必是情深不寿才损了年岁。”
天幕下,宣德年间的朱瞻基突然发了条评论,“多了,我爷爷活到65岁,我爹活到48岁。”
华国网友只当他是羡慕老朱家的长寿没有多想,诸天万界的人却知道他在说什么。
各大小朱棣心惊,有这样的本事,难怪他给他妹妹如此崇高的地位。
其他朝代的皇帝羡慕到流泪,他们这边儿怎么没有一个安宁大长公主呢?
朱瞻基不知道没遇到姑奶奶的自己是多会儿没的,一个名为于谦的Id苦口婆心劝道:“皇上,你还是找找安宁大长公主吧,不然38岁那年有一个坎儿啊。”
还有许多前缀为‘土木堡之变受害者’发出戾气很大的弹幕:“诛杀妖后,叫门天子剥皮实草!”
妖后?
叫门天子?
老朱家的人虎躯一震,“报上名来。”
于谦轻叹,“民意不可违。”
然后在天幕上给各位皇帝科普了一遍朱祁镇当瓦剌留学生的前因后果,他是个厚道人,没对过程添油加醋,只如实说了当时的情况和百姓的惨状,让皇帝们自己分辨。
还有经历夺门之变的臣子负责补充:“于谦大人旷古奇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