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的就是乾坤一气功,他的一举一动萧麦都洞若观火。
萧麦挺直九曲槊,槊锋在马力加持下,拥有远超韩撼岳的冲击力。
拨开对方防御,刺穿其要害,简直易如反掌!
韩撼岳也意识到,一箭不中,自己已陷入极其危险的地步。
他立即丢下铁胎弓,拔出插在地上的蟠龙枪,握紧枪柄,鼓起水桶粗的胳膊,直刺向萧麦。
远观得这一幕,众将门高手,纷纷踩着马镫立了起来,伸长脖子想要看到结果。
此局韩撼岳并非全无胜算,只要避开萧麦的格挡,仍有机会刺中对方,让他死在自己的冲击力之下。
说时迟那时快,双方已然接战。
韩撼岳持枪画弧,做出一招拦枪式,此招可甩开敌人刺过来的枪,为反击制造破绽。
可萧麦的冲击力,根本拦不下来。
萧麦料想对手还有动作,以乾坤一气功死死地盯着对方。
果不其然,双方枪尖相撞的瞬间,韩撼岳一歪身子,与马身呈直角后还在往下倒,试图以此躲开萧麦的冲击。
但萧麦怎么会给他机会?他往下倒,萧麦就往下压槊。
“铿”的一声,马槊拨开韩撼岳的蟠龙枪,槊头正中韩撼岳的扎甲,直接捅了进去。
“扑哧——”
槊头洞穿韩撼岳的胸膛,又从背后钻出,扎穿铁甲,连同一大截枪柄,整个地露在外面。
“成功了!”
萧麦心头一喜。
但喜悦只有一瞬。
“不对劲!”
照理说,冲击力如此恐怖的一枪,足以把韩撼岳从马背上撞下去。
可韩撼岳一只手抓住缰绳,一只脚勾住马背,一只脚勾住马镫。乌骓马都被撞得一趔趄,韩撼岳居然岿然不动。
这证明,韩撼岳虽正面吃下了这一枪,但战力没有严重受损。
萧麦正想着,此时,九曲槊难以再深入,红鬃马却没停下脚步,所以他松开槊柄,冲到了韩撼岳跟前。
忽见韩撼岳伸出左手,从马背上拔出一根铁鞭,劈头盖脸就朝他砸了下来。
多亏萧麦早有准备,他一掌伸出去,用小臂磕在韩撼岳手腕上,阻止铁鞭下落。
韩撼岳左手被挡,立即冲出右拳去打萧麦的胸口。
萧麦奋力拨开韩撼岳的左手,同时向后一缩身子,韩撼岳这拳虽然还是打了上去,但在铁甲的保护下,对萧麦没有造成任何伤害。
他正要拔出尺剑,一股极其糟糕的预感袭来,竟是乾坤一气功告诉他,韩撼岳抵在自己胸口的拳锋,正在疾速蓄积力量。
“玉门崩!”
转眼,拳劲破空而出,连铠甲带胸口,在萧麦身上砸出一个深深的凹痕。
“噗——”
一口鲜血,从萧麦口中喷出。
原来这招先发后至的歹毒拳法,正是韩撼岳的绝学:“撼岳十三拳”中的“玉门崩”。
这是一套依托于将气运转,至刚至阳的将门武学,由韩撼岳本人所创,每一招的起名灵感都取材于他从服役、战斗过的关隘。
例如“玉门崩”、“雁关云”、“剑门悬”、“函谷惊雷”……
玉门崩正是其中最强的一招,拳意如关隘崩塌,先蓄后发,以寸劲破甲。
萧麦从没见过这种,拳先至,劲后达的拳法,换成寻常武者,亲朋好友已经可以准备开席了。
可萧麦何许人也,曾被砍得全身没一块好肉,五脏六腑尽碎的狠人,这口血对他而言不过是毛毛雨。
吐罢血后,反手就是相思神剑掌中最强一招——相思无寄书。
出掌如剑,掌拍其甲,剑穿其身,拍得韩撼岳后背扎甲鼓起大包,“啊”的一声喷出一大口鲜血。
这一掌对他的伤害,甚至超过了九曲槊。
原来韩撼岳有一招“移脏换腑”的绝技,可以隐秘地挪移、挤压五脏六腑。
当萧麦刺出九曲槊时,他直接挪开脏腑,所以萧麦刺进去时,韩撼岳的胸膛是空的!伤势看上去吓人,实则相当于皮外伤。
但相思神剑掌就不同了,恰好打在韩撼岳堆积的脏腑上,几乎一下震碎了他的心肝脾肺。
“坏了!”韩撼岳预感到大事不妙,“这小子竟会相思神剑掌!”
他把萧麦拖入拳脚近战,就是自信于两门神功——撼岳拳和铁衣劲。
撼岳拳破敌,铁衣劲御敌。
后者是一门护体罡气功法,可硬接神兵利刃的劈砍撞击。
然而萧麦的相思神剑掌,专克将门的护体罡气!
萧麦一掌得手,紧接着就是落叶翩翩般的一连串快掌。
韩撼岳急忙挥拳招架。
凭他的武功修为,招架相思神剑掌,完全在巅峰状态下的能力范围内。
可就像萧麦吃了撼岳掌的初见亏,韩撼岳也吃了神剑掌的初见亏。
萧麦只是伤及皮毛,韩撼岳则是伤及脏腑,后者比前者严重十倍,每出一拳,就会遭受内伤反噬。
几息之后,韩撼岳断定,跟萧麦拼拳脚是愚蠢的。
萧麦无惧撼岳拳,神剑掌却能要了他的命;萧麦可以失败无数次,韩撼岳再失败一次就完蛋。于是,赶在彻底破防前,立即挥舞铁鞭,逼得萧麦向后退却,结束了拳脚之战。
逼退萧麦后,韩撼岳一把抓住九曲槊,忍着汩汩往外喷溅的血泉,硬生生将之拔出,丢入洪水之中。
再以铁鞭指向萧麦:“来吧!”萧麦则利用自己这一退,趁势抽出了尺剑,心道:“这韩撼岳的拳法好生厉害,差点顶不住,他怎么主动停下来了?停了也好,跟拳脚相比,我的兵器更胜一筹。”
两人进入短兵相接的回合。
韩撼岳所用铁鞭,可是大有来头。
本朝第一任将门之主,并不姓裴,而姓楚——对,就是开国之君那个楚。
楚帝麾下最强的十二员大将,号称“四梁八柱”。
其中,四梁之首擅长鞭法,八柱之首擅长锏法,他们将自己的绝学写入秘籍,流传后世。
由于鞭、锏本质上是一种兵器,用法大同小异,将主裴继业得到这两门武学后,就取其精华,合并为一门武学,并改短兵为长兵,以更适应对战武者。
后来,裴继业把这门“梁柱鞭法”,传给了韩撼岳。
韩撼岳将这套鞭法练得出神入化,明明是沉重的钝器,却能挥舞得如轻剑一般敏捷,达到了开创者裴继业就做不到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