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眼睛瞪得浑圆,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满脸都是惊愕之色,嘴巴张得大大的,失声叫道:“什么?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郭子仪看着李光弼的反应,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不仅如此,晋阳城其实也是裴帅兵不血刃拿下的,只不过是以小弟的名义攻下并占领罢了。”
他的语气平静,但是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却让李光弼如遭雷击。
李光弼听到这里,更是惊得合不拢嘴,他的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
他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郭子仪,仿佛听到了天底下最荒唐的事情。
他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完全无法理解郭子仪所说的话。
郭子仪一脸认真和敬仰地说道:“裴帅之能,深不可测,犹如天授。”
“他在工之城所创造的种种奇迹,以及不良府上下如今的气象,都只不过是他真正实力的冰山一角而已。”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裴帅的钦佩和赞叹,让李光弼对神秘的裴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光弼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仿佛被一股巨大的恐惧所笼罩。
他失声喊道:“如此说来,当初刺杀圣人的熊虎中,竟然也是裴帅在暗中救下的!”
“不仅如此,熊虎中所率领的那两千余名铁骑,也是裴帅特意安排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将我从安庆绪的魔掌中解救出来!”
郭子仪静静地听着李光弼的话语,他的心情略微放松了一些。
他敏锐地察觉到,李光弼在提到裴徽时,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直接称呼其名,而是改口称其为“裴帅”。
这个细微的变化让郭子仪意识到,李光弼对裴徽的态度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转变。
这对于郭子仪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他暗自松了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希望的暖流。
毕竟,李光弼此人的性格在有些时候极为执拗。
如果在带李光弼到达晋阳城之前,便能够让其对裴徽的看法有所改观,那么对于裴徽后面收服李光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就在郭子仪满心欢喜之际,李光弼的脸色却如同暴风雨前的天空一般,突然间阴沉下来。
他紧咬着牙关,似乎用尽全身力气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这么说来,裴帅其实早就料到我守不住洛阳城,所以才会提前安排熊虎中带领一支铁骑在洛阳附近潜伏,就等着从叛军手中把我救出来!”
郭子仪的心头猛地一沉,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
他万万没有想到,李光弼竟然会如此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
这个问题的确有些棘手,让郭子仪一时间有些茫然失措,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
他稍稍犹豫了一下,脑海中飞速闪过各种可能的解释和借口,但最终都觉得不太合适。
于是,他决定还是实话实说,至少这样可以避免引起更多的误会。
过了片刻,郭子仪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缓缓开口说道:“关于这件事情,小弟其实也并不是很清楚。”
“毕竟,具体的安排都是由裴帅一手策划的,小弟只是按照裴帅的指示行事而已。”
“等你到了晋阳之后,见到了裴帅,你可以亲自向裴帅询问,相信裴帅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我自是要问裴帅的。”李光弼点了点头,然而他的眉头却紧紧地皱了起来,似乎对接下来要说的话有些犹豫。
沉默片刻后,他终于还是开口说道:“但暗中保下刺杀圣人的熊虎中……此事裴帅犯了欺君之罪,行同谋逆!”
李光弼的声音冰冷而严厉,带着毫不掩饰的怒意。
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郭子仪,仿佛要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郭子仪显然被李光弼的话震惊到了,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郭子仪。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连忙解释道:“李兄,这其中其实是有误会的。小弟听说是因为安禄山派人在河西河东散布谣言,说是王节帅是圣人杀死的,那熊虎中是王节帅一手养大的义子,比亲子还要亲,且此子做事胆大鲁莽,所以才胆大妄为刺杀圣人,为王节帅报仇。”
李光弼面无表情地聆听着郭子仪的解释,他那平静如水的面庞让人难以揣测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盯着郭子仪,沉声说道:“你都说了,这是安禄山让人散布的谣言而已。”
郭子仪稍稍沉默了片刻,然后又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倘若王节帅的死真的是圣人所为呢?”
这一句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李光弼的心上,令他猝不及防,身体猛地一颤。
他满脸惊愕,失声叫道:“这……这怎么可能……”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怀疑和难以置信,仿佛这个假设是如此荒谬,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郭子仪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
他紧接着说道:“王节帅被圣人打入大理寺大牢,若无圣人的默许,又有谁能有如此胆量和能耐去谋害王节帅呢?”
他的话语中明显流露出对李光弼的不满,似乎觉得李光弼太过天真,对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知之甚少。
“据小弟所知,王节帅被打入大理寺大牢后,圣人曾暗示李林甫两次派人去毒杀他,但都被裴帅暗中阻挠。”郭子仪越说越激动,情绪逐渐失控,满脸的愤慨之情如决堤的洪水般喷涌而出。
他继续说道:“后来,安禄山举兵造反之前,怕王节帅会率领大军在战场上阻挡他的叛军。于是,这恶贼派了一群不要命的死士,偷偷摸摸地潜入大理寺的大牢,妄图在暗中将王节帅给除掉!”
说到这里,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语气愈发沉重地接着说:“这中间,如果没有圣人的默许和纵容,那些死士又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就三番五次地潜入大理寺的监牢,去给王节帅下毒呢?这其中的关节,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深思啊!”
郭子仪的这番话,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剑,直直地刺进了李光弼的心里,让其听得目瞪口呆,心中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错综复杂的权谋和阴谋!
然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光弼的眉头依旧紧紧皱起,他缓缓地摇了摇头,仿佛心中有千般顾虑。
终于,他还是开口说道:“子仪啊!这件事情不管你是从何处听闻而来,但除了王节帅本人之外,其他人所说的都仅仅只是一种无端的猜测罢了,未必就是事实的真相啊!”
“毕竟,这件事情牵扯到了圣人,我们可千万不能如此草率地妄下结论啊。”
李光弼的话音未落,就被郭子仪突然发出的一声冷哼给硬生生地打断了。
这声冷哼异常冰冷,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明显的怒意。
郭子仪毫不留情地反驳道:“哼!事涉圣人又怎样?难道圣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受约束了吗?”
“圣人若是做错了事,影响到的可是天下千千万万百姓的生死存亡啊!难道仅仅因为他是圣人,就可以不承担任何后果吗?”
郭子仪的话语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直直地刺向了李光弼的内心深处。
李光弼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他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情,仿佛根本无法相信这些话竟然是从郭子仪口中说出来的。
郭子仪并没有因为李光弼的反应而停止,他的声音越发激昂,仿佛要冲破这压抑的氛围。
“如今安禄山举兵造反,那河北、中原诸地的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而我们的圣人呢?他却连一封罪己诏都不愿意下!”郭子仪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无尽的悲愤与失望。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直刺向那高高在上的圣人。
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圣人的不满和指责,似乎要将这些日子以来积压在心中的怨气全部倾泻而出。
“先帝两即帝位、三让天下,如此贤明之君,如今圣人年旬花甲,却常年不召开朝会,越加昏庸无道!”郭子仪的语气越发严厉,他的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李光弼。
李光弼的脸色已经变得惨白,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来反驳郭子仪的话。
然而,最终他还是没有说出口,只是默默地低下了头,没有与郭子仪对视。
郭子仪见到李光弼的反应,心中略微一沉,但他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稍稍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圣人难道就不能顺应民心,主动内禅退位,将皇位传给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子吗?”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平息百姓们的怨气,还能让大唐重新回到正轨,重续大唐盛世!”
郭子仪的这番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李光弼的耳畔轰然炸响。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原本就阴沉的面庞此刻更是乌云密布,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李光弼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那颗躁动不安的心稍稍平复下来。
他紧紧地盯着郭子仪,双眼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死死地锁定着对方,一字一句地问道:“子仪,你给我说实话,你和裴帅的背后,究竟是哪位皇子在撑腰?”
郭子仪浑身猛地一颤,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
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李光弼身上,眼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开来,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凝固了。
过了好一会儿,郭子仪终于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压力:“李兄啊!”
李光弼的心跳骤然加快,他凝视着郭子仪,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话语。
郭子仪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殿下此刻就在晋阳城,等李兄到了那里,自然就会知晓一切。”
李光弼如遭雷击般震惊不已,他失声叫道:“什么?竟然真有皇子在晋阳城?”
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以至于他一时间无法接受。
“是哪位皇子?”李光弼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他急切地追问着郭子仪。
郭子仪微微颔首,表示确认,但他并没有直接告诉李光弼是哪位皇子在晋阳城。
李光弼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安的感觉,他敏锐地察觉到,郭子仪似乎还有许多秘密瞒着他。
沉默片刻后,李光弼的眉头微微皱起,他凝视着郭子仪,缓缓说道:“圣人毕竟仍在位,你们这般行事,可曾考虑过后果?”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和疑虑,似乎对郭子仪等人的行动心存顾虑。
郭子仪毫不犹豫地迎上李光弼的目光,他的声音坚定而决绝:“当然想过。”
他的回答简洁明了,没有丝毫的犹豫或迟疑。
李光弼见状,心中的疑虑并未消散,他继续追问:“那么,你所预想的后果究竟是什么呢?”
他的问题直接而尖锐,显然希望郭子仪能够详细解释他们的决策背后的考虑。
郭子仪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后果便是,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避免被圣人和奸相所拖累和影响。”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接下来该如何表达,然后继续说道:“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拯救天下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声音越发激昂,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力挽狂澜,挽救大唐江山于危难之际!”
李光弼听完这些话,如遭重击般浑身一颤。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原本还算镇定的神色也在不断地变幻着,就像内心正在经历一场激烈的挣扎。
然而,尽管内心翻江倒海,李光弼却久久没有再开口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沉默不语,让人难以琢磨他此刻的真实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