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确实是裴徽特意留在洛阳城附近的伏兵,而且这伏兵的首领正是熊虎中。
他所率领的这支铁骑,可谓是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但人数只有两千余人!
实际上,熊虎中早就发现了安庆绪带兵追杀李光弼的情况,但他却一直按兵不动,没有立刻出兵救援。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因为一开始,安庆绪手下可是足足有一万名精骑啊!
虽然熊虎中所带领的两千铁骑战斗力很强,但要想在正面交锋中救下李光弼,恐怕自身也会遭受重创。
毕竟,这些叛军都是精兵,他们的战斗力比起鲜于仲通从剑南道带来的人马要强上不少。
而李光弼的近四千人马最终只剩下五百来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熊虎中对此肯定也深感惋惜。
然而,与自己精心培育的这两千铁骑相比,李光弼的人马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两千铁骑可是熊虎中的心肝宝贝,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是熊虎中的心血。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熊虎中决定在这个关键时刻从左侧杀出,给安庆绪带领的四千多叛军来一个出其不意的袭击。
要知道,一支正在全力冲锋的骑兵队伍,想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掉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立刻停下来了。
这是因为骑兵在高速奔跑时具有强大的惯性,如果突然强行停下,后面的骑兵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由于惯性而硬生生地撞上来。
这样一来,整个队伍就会瞬间陷入混乱,失去原有的战斗秩序和冲击力。
因此,当包括安庆绪在内的四千多叛军听到左侧传来阵阵震耳欲聋的马蹄声,仿佛有无数铁骑如狂风暴雨般朝他们疾驰而来时,每个人的心头都不禁猛地一沉。
他们心里很清楚,在这样的局势下,他们的侧翼和后方完全暴露在敌方骑兵的攻击范围之内。
这意味着他们的防御体系出现了巨大的漏洞,敌人可以轻易地从这个薄弱环节突破进来,对他们进行包抄和夹击。
这样一来,他们的战斗力将会被严重削弱,原本的四千多人马可能连五分之一的实力都难以发挥出来。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叛军们的士气顿时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恐慌和不安开始瞬间在队伍中蔓延开来。
更糟糕的是,这些叛军已经如饿狼一般,紧紧咬住李光弼不放,穷追不舍、一路狂奔,早已颇为疲惫,体力消耗极大。
不仅如此,长时间的追击让他们的精神状态也变得异常脆弱。
而士气,更是像被戳破的气球一样,瞬间瘪了下去。
反观之前李光弼的人马表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忠嗣所培养出来的河西、陇右边军却展现出了与安禄山叛军截然不同的特质。
他们的战斗意志如同钢铁一般坚硬,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这支部队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在绝境中一次次奋起反击,最终战胜强敌。
正是这种顽强的战斗精神,让他们成为了战场上的常胜军。
而李光弼从陇右带来的那些嫡系人马,更是对他忠心耿耿。
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李光弼断后,用自己的生命为他争取一线生机。
这种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不仅是河西、陇右边军的独特标志,更是他们在战场上屡屡战胜敌人的关键所在。
无论面对怎样强大的敌人,他们都能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叛军虽然同样具有血性,作战经验也相当丰富,但他们的军纪却十分松散,而且经常杀良冒功。
这导致他们在打顺风仗时表现得非常出色,但一旦遇到被人袭击这种逆风仗,就会立刻军心不稳,士气骤降。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无法看清熊虎中究竟带领了多少人马前来袭击。
这种未知的恐惧,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恐慌和混乱。
而此时,两千名天工之城出产的精骑正以一种令人震撼的方式展现在叛军面前。
这些精骑右手控马,左手则紧握着连发快弩,形成了一道钢铁洪流。
当距离叛军仅有百步之遥时,熊虎中突然发出一声暴喝:“射!”
刹那间,一阵嗡嗡声响起,仿佛是无数蜜蜂同时振翅。
紧接着,一片箭雨如蝗虫过境般从最前面约五百名铁骑的左手连发快弩中激射而出。
这阵箭雨如同瓢泼大雨一般倾泻而下,速度之快令人猝不及防。
叛军们甚至还来不及做出反应,就已经被密集的箭矢射中。
只听得一片凄厉的惨叫声响彻云霄,此起彼伏,仿佛是地狱中的恶鬼在哀嚎。
眨眼之间,三百多名叛军纷纷中箭落马,原本还算整齐的阵型瞬间被冲得七零八落,混乱不堪。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叛军们猝不及防,他们的军心再次开始剧烈动摇。
“凿穿!”熊虎中眼见叛军阵脚大乱,毫不犹豫地再次大吼一声。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炸响,震耳欲聋。
随着这声怒吼,熊虎中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地带领着两千骑兵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一般,从左侧猛地冲进了叛军的阵型之中。
他左手持连发快弩,右手则挥舞着长柄砍刀,每一次挥刀都带起一片血雨腥风。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叛军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些叛军毫不畏惧地继续向前猛冲,他们的勇气可嘉,但却显得有些盲目;而另一些则惊慌失措地急忙停下,手忙脚乱地调转马头,妄图正面迎击这突如其来的袭击。
刹那间,整个叛军的阵型变得愈发混乱不堪,原本还算整齐有序的队列如同被狂风席卷的沙堡一般,瞬间土崩瓦解。
熊虎中一方的士兵们见机不可失,纷纷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挥舞起手中那令人胆寒的长柄砍刀。
这些砍刀在空中急速挥舞,犹如疾风骤雨一般,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一道寒光闪过,仿佛死神的镰刀在收割生命。
伴随着寒光的闪现,便是一条叛军士兵的生命被无情地夺走。
鲜血四溅,染红了周围的土地,而那些被砍杀的叛军士兵则发出惨绝人寰的叫声,他们的身体在空中抽搐着,然后重重地摔落在地上,溅起一片尘土。
而那些冲在后面的熊虎中一方士兵,则手持着连发快弩,不断地远距离射击着叛军。
这种连发快弩的射速极快,远远超过了普通弓箭,其精准度更是普通弓箭所无法比拟的。
只见弩箭如流星般疾驰而去,如同长了眼睛一般,准确无误地射中了叛军士兵。
一时间,叛军的士兵们就像被收割的麦子一样,纷纷惨叫着从马上跌落。
他们的身体在空中翻滚着,然后重重地撞击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有的叛军士兵被弩箭射中要害,当场毙命;有的则被弩箭射中四肢,痛苦地在地上挣扎着。
这种惨烈的场景令人毛骨悚然,叛军的士兵们在熊虎中一方的猛烈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一个个倒下。
然而,这种一边倒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
安庆绪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军队像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他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双眼变得猩红,仿佛要喷出火来。
他怒不可遏地咆哮着,声音在战场上回荡,震耳欲聋。
“给我杀!把那些最先逃回来的一百多骑兵统统射死!一个不留!”安庆绪的吼声如同惊雷,让他身边的亲兵们都不禁一颤。
这些亲兵们深知安庆绪的脾气,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迅速举起手中的弓箭,瞄准那些惊恐万分、正拼命逃窜的骑兵。
弓弦紧绷,发出清脆的声响,箭矢如蝗虫般密集地飞射而出。
那一百多骑兵还来不及反应,就被这突如其来的箭雨淹没。
他们惨叫着,纷纷中箭倒地,有的甚至被数支箭射中,当场毙命。鲜血溅洒在地上,染红了一片土地。
这血腥的一幕终于让叛军们回过神来,他们意识到,如果不拼死抵抗,恐怕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在安庆绪的带领下,叛军们开始不顾一切地拼命反击。
他们重新集结起阵型,虽然人数已经大大减少,但每个人都充满了绝望和愤怒。
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嘶喊着,与熊虎中一方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就在叛军们好不容易聚集起两千距离较远的骑兵,准备冲杀过来的时候,熊虎中所率领的两千人马也如同一股钢铁洪流一般,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地冲进了战场。
熊虎中如同一座山岳般稳稳地矗立在阵前,他的身躯高大而威猛,散发出一种令人敬畏的气息。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锐利,仿佛能够穿透敌人的灵魂,紧紧地锁定着前方的叛军。
他手中紧握着一把巨大的战刀,那战刀的刀身闪烁着寒光,宛如夜空中的寒星,冰冷而无情。
“射!”随着熊虎中的一声怒吼,那声音如同雷霆万钧,震撼着整个战场。
紧接着,两千把连发快弩同时发射。
箭矢如同蝗虫过境一般,铺天盖地地射向了叛军的军阵。
这三轮覆盖式的齐射,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密集而猛烈,让叛军们猝不及防。
许多叛军士兵惊恐地望着天空中密集的箭雨,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他们拼命地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试图挡住这些致命的箭矢,但这一切都只是徒劳。
第一片箭雨刚刚落下,就有许多士兵惨叫着被射中。
箭矢无情地穿透了他们的身体,鲜血四溅,他们的身体如同被狂风摧残的花朵一般,无力地从马背上坠落下来。
那些好不容易从第一波箭雨中逃脱出来的士兵们,甚至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就发现第二批箭雨如狂风暴雨般接踵而至。
这一次的箭雨,无论是密度还是速度,都比之前更胜一筹,仿佛要将这片土地都覆盖在箭矢之下。
叛军们惊恐地看着这一幕,他们根本无处可躲。
一些士兵拼尽全力想要避开这致命的箭矢,但他们的速度与箭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无论他们怎样左闪右避,最终还是无法逃脱箭矢的追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箭矢无情地穿透自己的身体,然后带着剧痛倒在地上。
还有一些士兵,虽然他们自己侥幸躲过了箭雨的袭击,但他们胯下的战马却没有那么幸运。
箭矢如雨点般射中了战马,战马痛苦地嘶鸣着,它们失去了控制,开始在战场上狂奔乱撞。
这些受惊的战马,不仅给叛军带来了更大的混乱,还让他们原本整齐的军阵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熊虎中站在远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毫不犹豫地再次发出一声怒吼:“凿穿!”
这声怒吼如同雷霆一般,在战场上回荡,激励着他的士兵们继续向前冲锋。
熊虎中双手紧握着那把寒光闪闪的战刀,高高地举过头顶,他的肌肉紧绷,手臂上青筋暴起,仿佛那把战刀已经与他融为一体。
在他的身后,两千名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骑兵如同钢铁洪流一般。
熊虎中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地发出一声怒吼,如同雷霆万钧。
这声怒吼如同冲锋的号角,激发了士兵们内心的勇气和斗志。
他们紧跟着熊虎中,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张牙舞爪地冲向那再次陷入混乱、人数已经不足三千的叛军。
与此同时,李光弼站在另一边的不远处,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这种喜悦如同火山一般喷涌而出,让他兴奋得难以自抑。
他大声呼喊着命令,带领着五百充满无比仇恨士兵,气势磅礴地向叛军发起了冲锋。
叛军们原本就已经混乱不堪的队伍,在熊虎中和李光弼的前后夹击下,瞬间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绝境。
叛军们左支右绌,难以招架,他们的防线在一瞬间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然而,叛军毕竟还有将近三千之众,而且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骑兵。
尽管形势不利,但他们并未彻底的惊慌失措。
在短暂的混乱之后,在安庆绪拼命呼喊和组织之下,叛军迅速组织起了反击,与李光弼和熊虞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熊虎中身先士卒,他一马当先,如同一头凶猛的雄狮,率领着他的部下如同一把利剑,直直地刺穿了叛军的防线。
他们的冲锋势不可挡,锐不可当,如同一股洪流,迅速地冲垮了叛军的防线。
在熊虎中的带领下,他们一路势如破竹,杀得叛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短短时间内,他们就击毙了五六百名敌人,这些敌人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大地。
眼见叛军的防线即将被彻底击溃,熊虎中毫不犹豫地调转马头,准备发起第二次冲锋,给叛军以致命一击。
他的眼中闪烁着坚毅和果敢,他要一鼓作气,将叛军彻底消灭。
然而,就在这时,安庆绪意识到了局势的危急。
他知道,如果不能阻止熊虎中的第二次冲锋,那么他的叛军将会全军覆没。
于是,他拼死一搏,亲自率领着剩余的叛军,如饿虎扑食一般紧紧咬住了熊虎中的部队。
双方短兵相接,瞬间杀作一团。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熊虎中的士兵们虽然勇猛无畏,但由于地域的限制,他们无法像之前那样展开大规模的箭雨射杀。
这使得他们的优势有所减弱,与叛军陷入了一场激烈的肉搏战。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裴徽对于这支人马的武装可谓是倾尽全力。
他们手中所持的长柄战刀,其锋利和坚固程度简直超乎想象。
当这些战刀与叛军的兵器交锋时,只听得一阵清脆的撞击声响起,仿佛金属之间的碰撞在空气中激起了火花。
然而,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叛军手中的兵器竟然在相击五六次之后间直接裂开,甚至断裂开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叛军的战力瞬间暴跌,他们惊愕地望着手中破碎的兵器,一时间不知所措。
面对熊虎中一方如砍瓜切菜般凶猛的攻击,叛军完全失去了还手之力。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不断落马,惨叫连连,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而当叛军好不容易击中熊虎中一方的士兵时,他们却惊讶地发现,这些士兵身上的铠甲异常坚固,宛如铜墙铁壁一般。
叛军的兵器往往连铠甲都无法刺穿,更别提对士兵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了。
熊虎中一直对上次的事情耿耿于怀,他为了拯救裴徽,不得不面对鲜于仲熊那庞大的上万大军。
尽管最终成功地救下了裴徽,但熊虎中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近千精兵的损失。
这让熊虎中心中一直憋着一股劲,他渴望能够毫无顾忌地真正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
然而,这些天来,他却被裴徽安排在洛阳附近潜伏,根本没有机会去打仗。
这种被束缚的感觉让熊虎中越发烦躁。
直到今天,终于传来了一个令他兴奋的消息:洛阳城被叛军攻破,李光弼正被叛军追击!
这意味着熊虎中终于等到了再次带人尽情厮杀的机会。
而且,熊虎中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他不仅想要救下李光弼,更想要将这支叛军全部消灭,甚至活捉他们的首领安庆绪。
这个目标对于熊虎中来说虽然有些艰巨,但他坚信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就一定能够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