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消息,杨贵妃如遭雷击,手中那把由裴徽赠送的精美无比的玉梳,突然间“啪”的一声断裂开来。
玉梳的碎片四散飞溅,仿佛也在预示着她的命运即将支离破碎。
杨贵妃心急如焚,她来不及多想,一把抓起案几上尚未绣完的《金刚经》,由于太过匆忙,指尖竟被银针刺出了一滴血珠。
那血珠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眼,仿佛是她心中的恐惧和不安的具象化。
自从裴徽失踪之后,整个朝廷都出现了一些非常怪异的混乱情况。
一些心怀不轨的人们,就如同嗅到了血腥味道的豺狼一般,开始对杨贵妃展开了一场疯狂的言语攻击。
这些人暗中模仿着裴徽所创办的暗报,也搞起了一些类似的东西。
尽管他们的印刷技术远不如天工美食楼的报纸那么精美,但这并不妨碍这些暗报在一定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
在这些暗报上,有人连载了一份名为《杨贵妃艳史》的小说,详细描述了杨贵妃的种种风流韵事。
还有一篇《安禄山造反与杨贵妃之间的关系》,更是将她与安禄山之间的关系描绘得扑朔迷离,让人不禁对她产生怀疑。
这些人毫无顾忌地揭露着杨贵妃的种种所谓“罪行”,他们的言辞犀利而毫不留情。
不仅如此,连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也未能幸免,成为了众矢之的。
一时间,各种流言蜚语如瘟疫般四处传播开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关于李隆基与虢国夫人之间的传闻。
有人说他们暗中有不正当的关系,甚至有人进一步推测,说裴徽之所以能在十七岁的年纪就执掌不良帅一职,并得到李隆基的百般宠信,原因就在于他其实是遗落在民间的一位皇子,而且还是李隆基最为钟爱的一位皇子。
这样耸人听闻的话语,就像野火燎原一般,迅速在宫廷内外蔓延开来。
无论是在宫廷的宴席上,还是在市井的酒馆中,都能听到人们对这些传闻的议论纷纷。
而那些所谓的爱国士子和文官们,更是将“妖妃祸国,当清君侧”这样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这些话传进杨贵妃耳中之后,杨贵妃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她深知人言可畏的力量,不管这些谣言会不会被坐实,只要有人传,就有人会相信,那么她的声誉将会毁于一旦,甚至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性命。
面对这股来势汹汹的舆论风暴,她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惊涛骇浪之中,随时都有被吞噬的危险。
更令杨贵妃忧心忡忡的是,李隆基竟然打算亲自率领大军出征,去平定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
一想到这里,杨贵妃的眉头就紧紧地皱了起来,她不禁喃喃自语道:“徽儿如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圣人若是再不在长安,万一有人对我不利……还有谁能保护我呢?杨国忠……他不过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根本就不可靠。”
杨贵妃越想越害怕,她觉得自己仿佛已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随时都可能被吞噬。
“不行,绝不能让圣人御驾亲征啊!否则,我恐怕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她的心中暗暗思忖着,焦虑和恐惧像潮水一般涌上心头,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时,杨贵妃突然意识到时间紧迫,她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于是,她急忙高声吩咐身旁的宫女:“快!快去取本宫的紫绡披帛来!”
宫女们见状,虽然有些诧异,但还是不敢怠慢,赶紧照办。
然而,还没等宫女们把紫绡披帛取来,杨贵妃便像一阵疾风一样,赤着脚飞奔出了寝宫。
她的步伐急促而慌乱,一路狂奔,径直朝着沉香殿的方向跑去。
她的秀发在风中飞舞,美丽的脸庞因为极度的恐慌而变得苍白如纸。
但她丝毫没有在意这些,她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见到李隆基,劝说他放弃御驾亲征的念头。
……
……
在沉香殿中,气氛凝重而压抑。
李隆基身着龙袍,身姿挺拔地站在御案前,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地凝视着案上的山河舆图。
那地图上,洛阳城的标记被朱砂圈得殷红如血,仿佛预示着这座城市即将面临一场惨烈的灾难。
一旁的杨国忠则毕恭毕敬地站着,他的脸上堆满了谄媚和恐慌的笑容。
他深知此时的局势紧张,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他还是硬着头皮轻声说道:“圣人啊!那安禄山虽然率领大军一路杀到了洛阳,气势汹汹,但微臣坚信,他敢冒犯圣人的天威,这必定是自寻死路啊!”
杨国忠稍稍停顿了一下,观察着李隆基的反应,见他没有打断自己,便继续说道:“微臣已经听说了,如今安禄山遭受了天谴,整日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似乎想要强调这个消息的重要性。
“依微臣之见,用不了多久,安禄山那厮便会一命呜呼。到那时,叛军群龙无首,必然会发生内乱,不攻自破啊!”杨国忠的声音中透露出一股自信,仿佛他已经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的发生。
他越说越兴奋,越说越觉得自己的分析无懈可击,甚至开始想象着李隆基对他的赞赏和认可。
他相信,只要自己说得足够恳切,李隆基肯定会被他说服。
“所以,圣人眼下实在是没有必要御驾亲征……”杨国忠的最后一句话说得格外恳切,他希望李隆基能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放弃亲征的念头。
为了能够成功劝阻李隆基,杨国忠此时的脑海中思绪如泉涌,异常清晰。
他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一条一条地罗列出来,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确保没有任何漏洞。
然而,李隆基却似乎完全没有将他的话听进去。
他的目光依旧紧紧地锁定在那幅山河舆图上,仿佛那上面隐藏着什么重要的秘密。
没有人知道这位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昏庸无道的皇帝此时在想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