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朱元璋侃侃而谈的时候,他身后有些工部的官员则是眯着眼睛盯着那座城楼看了又看,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有点眼熟,而且似乎冥冥之中九族间的羁绊松动了些。

【视频中的场景就是前段时间凤阳鼓楼坍塌的样子,当然了说坍塌是有些夸张了。】

【实际是楼顶的瓦片发生了大规模的脱落,但主体建筑是没有事的。】

【但是因为场景实在太过骇人,所以被误传成了坍塌,不过所幸是没有人员伤亡。】

【而这座鼓楼的修建日期乃是1375年,也就是明洪武八年,距今已有近650年的时间了。】

完了!吾命休矣!!!

这是当时负责和修建凤阳城楼的官员和工匠的心声。

不对啊,但是建这座城楼的时候也没有偷工减料啊,怎么瓦就脱落了?

但仔细一想也不对啊,这都过去六百多年了只是瓦片脱落,城楼又没塌这应该赖不着他们吧!

“标儿,让刑部准备一下剥皮萱草的工具!”

刚才还半躺在椅子上乐呵呵看戏的朱元璋脸色瞬间黑的吓人。

“好好好,咱刚才还说跟咱没什么关系,结果你告诉咱居然是凤阳的鼓楼塌了,咱看这群工匠跟地方官员是不想活了才对。”

“这才多长时间啊楼就给塌了,而且还是咱老家凤阳!”

看着朱元璋那暴怒的样子,一群大臣那是被吓的不敢多说一句,最后还是朱标上前劝说:“父皇,现在还不确定是否是匠人修建之时偷工减料,说不定又是那后世的砖家多管闲事,所以才导致凤阳鼓楼砖瓦脱落。”

“而且退一步来说,六百多年不算短了,即便整个鼓楼坍塌也是说明寿命到了。”

而听着朱标的解释,朱元璋的脸色也是不断变幻,道理他自然是懂应该是和那些匠人无关,只不过就是有点太打脸了,刚说着跟他无关,结果凤阳老家就出事了。

最后袖子一甩也就留下了句:“接着往下看。”

而一众工部官员则是长出了一口气,至少人头是保住了。

【整座凤阳鼓楼是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楼宇曾于清咸丰年间损毁,如今看到的是在95年重新修建的。】

【在前两年的时候为了进一步保护这座古建筑,当地曾经将其封闭进行改造。】

【整个工程持续了有五个月,据说花了有好几百万。】

【结果花了这么多钱最后一年多的时间,楼顶的瓦片就开始大规模的脱落,无论怎么想都是不应该的。】

“还用想,肯定是负责维修工程的人给贪了呗。”

“就是,不然怎么可能才一年多就这样了。”

“可之前不是没什么问题吗,哪怕不动也不会这样坍塌吧?”

“嗨,那你总得做做样子啊,主体修建动静太大,干脆就把楼顶的瓦片换一下既轻松又不会出问题。”

“哈哈,谁知道他们就连这点活都干不好,结果瓦片还是大规模的滑落了。”

对于瓦片滑落背后的原因古人们也是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不怪他们非要这么想,主要是这情况是个人都会认为不正常,

【而网友们在知道了这件事后,尤其是这是凤阳的鼓楼后,一个个的也都开始整起了活。】

【其中一项就是跑到曾经出演过朱元璋的演员的评论区留言,让他们赶紧出面查查这事。】

【还有人开始讨论起起了如果这事发生在朱元璋时期,那么他会怎么对待这件事。】

【当然了大家一致认定的结果就是杀,从立项到招标再到施工,估计从上到下一个都跑不掉。】

【当然了放在朱元璋时期估计也没人敢这么干,那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上都有着烧制者的姓名,再到施工的匠人都是责任到人。】

【应该是没有人愿意用自己九族的姓名去挑战朱元璋的脾气。】

“那是自然,这要是放在我大明咱肯定饶不了这群混账!”

“敢在咱凤阳老家贪污,咱非得把这群人剥皮萱草,凌迟处死全都来一遍!”

洪武,看到这段内容朱元璋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他的治下肯定不会出这种事,即便是出现了那也得给他们九族一点颜色看看。

而一旁的官员们则是默默地翻起了白眼,这些年出现的贪污还少吗,虽然的确是被你给杀了,但这种事怎么可能彻底禁止。

【当然了事情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

【现在相关部门也还在调查之中,先让子弹飞一会吧,总会有个结果的。】

【不过对于这种古建筑的确是要小心再小心,或者说如果没有出现非常大的危险前,还是尽量不要随便动它们的好。】

【毕竟几百上千年过去了,很多建筑都十分脆弱,一旦处理不好反而会使它们状态变得更加糟糕。】

(古人的智慧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对于古建筑保护我们还在探索之中。)

(也不一定是这个问题,就是建筑公司太水了,这么点小活都干不好。)

(实在不行就不要再修建了,说不定是它不想再屹立于人前了。)

(反正就是两个问题,要是工艺出现了疏漏,要么就是材料太垃圾。)

(但应该庆幸不是在五一假期,不然那人流量估计要出现伤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