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三
三个人喝了一斤半酒,文秀明白,小崔喝的最多,但是也不到六两,她喝的比小崔稍微少一点,也在五两半以上,田大姐喝的在三两半上下。她看出来了田大姐和小崔的意思,好像是田大姐要给小崔和她做媒,把他俩拉扯到一起成为男女朋友。可是田大姐并没有明说,文秀也将计就计装糊涂,不动声色来应付他们俩,因此她就想方设法让小崔喝酒,但是喝到一瓶半的时候,她有点担心小崔吃不消,所以就故意提醒说还要不要把剩下的半瓶喝完,田大姐和小崔都吃了一惊,没想到喝了这么多酒。其实文秀虽然喝了近六两,但是一点感觉也没有,再喝下去也没事。但是她想到她虽然一点和小崔谈恋爱的意思也没有,但是也犯不上这么灌他酒,如果把他灌醉了,显得自己不够厚道。她本是个善良的女孩子,再说田科长想撮合他俩也是好意,小崔想和她谈恋爱也没有错,你文秀是个年轻的单身女孩,别人给你介绍对象,小伙子想和你谈对象,这不是都很正常吗?不过,文秀觉得,如果田大姐想撮合她和小崔,不妨直说,开门见山讲出来,让人觉得很爽快。这样不清不楚地相处反而有点别扭。因为田大姐没有说破,她更没法提这个话题,连旁敲侧击拒绝也不合适。素云她就不动声色地装糊涂,她也只能这样。这会儿已经不喝酒了,她想听一听田大姐怎么切入说这件事;可是田大姐不说,她也就说一些其他的话题。
这次相聚当然是田大姐和小崔有意这样安排的,自从上次华北冶金公司接待安阳地区行署考察团以后,崔占钢心里一直放不下文秀,他既佩服文秀的工作能力和待人接物的成熟,有垂涎她的美貌,还有点担忧她的合同工身份。但是他还是抵不住文秀美貌的诱惑,就去找了田大姐帮忙,把自己想和文秀谈对象的意思对田大姐和盘托出。田大姐也觉得他俩很般配。他们俩长相都不错,尤其是文秀漂亮难看,气质不凡;论身份,论工作,当然是崔占钢站在高处,而这是文秀的弱项;论名声和影响,又是文秀强一些了,也许她会有更广阔的前途,不过崔占钢刚刚参加工作,也许将来也不差;文化程度方面,自然是崔占钢更胜一筹,文秀的高中学历其实也就是没有学历,不过她田大姐和小崔不知道的是,文秀已经报考了公司办的职工大学,将来也是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总的来说,当然是崔占钢条件更好一些,不过这是田大姐和崔占钢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文秀早已跟佩轩通过自由恋爱定了亲,两个人的爱情是坚如磐石的,而且他俩已经有了夫妻之实,只不过这些没人知道而已。文秀爱的是佩轩,除了佩轩,其他人无论是谁,她都不可能答应去和他谈恋爱,这是毫无疑问的。
文秀随便跟田大姐拉家常:“大姐,你有几个孩子?”田大姐直率地说:“我要两个女儿,大女儿七岁了,今年该上学了,已经报过名了;小女儿四岁了,已经上幼儿园了。”文秀奉承说:“大姐好福气!两个孩子不多不少,正好。”田大姐无奈地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家里的公公婆婆不这么想啊。他们千方百计想让我再生个儿子给他们家传宗接代,我不想生,但是也不敢得罪公公婆婆,看来必须再生一个了,胳膊拧不过大腿啊。”文秀进一步问道:“大哥什么态度?”田大姐说:“他倒是尊重我,不管我生不生,他都不计较,都支持我。可是他家是单传公公婆婆就他一个儿子,他嘴里虽然不说,我知道他心里也是希望能够再生一个儿子的。不过他是个明事理、尊重人的人,他对女儿没有任何偏见,只是公公婆婆经常唠叨这事,他不想听这些唠叨,才希望我能生一个儿子的。”文秀说:“大哥真是不错啊,肯体谅你,你对他也那么体谅。你们真是恩爱夫妻啊。” 田大姐笑了笑说:“也可以这么说,不过也就是在一起好好过日子,我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能够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可以了。这就是我的想法。而对于生男孩还是生女孩,那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只能听天由命。”文秀小心地说:“在我们农村,每家每户都是希望生男孩的,这还不完全是传宗接代的问题,因为女孩早晚要出嫁,农民丧失劳动能力以后,只能靠儿子赡养,女儿出嫁了,没法赡养父母,所以每家都要生儿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农村,人们经常欺负那些五保户,就是没有儿子的人,所以每家每户也要生儿子。在城里就不一样了,城里的工人都有退休金,老有所养,有没有儿子是无所谓的,女儿和儿子是一样的,没有差别,女儿一点不比儿子差。我是瞎胡说,大姐你别当真;说的不对,还请批评指正。”小崔也说:“ 韩老师说的是这么回事,农村的情况和城里不一样,差别很大。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农村的同学学习特别用功,都是为了从农村出来。如果他们能够考上大学或者中专,就是鲤鱼跳龙门了,就可以成为国家干部了,那些非农业户口的女生也愿意嫁给那些考上学的男生,因为这些男生成为国家干部了嘛。县城里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许多人都是农业户口的临时工,跟城里不一样;但是还是比农村在广阔天地里战天斗地强多了。农村的条件是最差的,有时候没吃没穿,也是没办法,国家也穷啊,只有苦了农民了。不过,我看小韩姑娘不像是农村出来的。相对来说,农村出来的不管男孩女孩都要土气一点,没有城里的年轻人洋气。小韩,你说是不是这样?”文秀直率地说:“一点不错,就是这样。我们复读时候,班里有一个大城市天津来的女孩,特别洋气,好漂亮,我们农村的女孩觉得根本没法跟她相比。”
田大姐说:“你们说的不错,农村的情况和城里确实是有差别的。不过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几千年都讲究传宗接代,现在虽然社会在发生很大变化,但是传宗接代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没有多大改变。所以我的公公婆婆让我生儿子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也跟丈夫商量了,打算再生一个,不过不能保证一定能生儿子,呵呵,这个谁也保证不了;同时也跟公公婆婆做通了工作,再生一个,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以后就不再生了,因为三个孩子也不少了,公公婆婆也同意了。婆婆说,也不是非要让生男孩不可,只要生三胎就中了,男孩当然好,即使是女孩也不错,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文秀赞叹道:“大姐,你的公公婆婆挺开明的,已经很不错了。”田大姐点点头说:“是的,公公婆婆都是很明白事理的人,对我们也都很好,很宽容,从来不挑剔我和丈夫也很尊敬公婆,凡事不自作主张,都跟公婆商量,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各自讲讲自己的道理,这样以比较,谁更有道理就清楚了。公婆如果觉得自己的想法不是最有道理的,也不会坚持,也从来不摆家长和长辈的架子,这让我感觉很幸运,我知道,并不是每个女孩都能嫁到这样的开明家庭的。如果遇到不明事理的长辈,你想做点什么还必须动一番心思,甚至斗智斗勇;不少情况下,还要忍气吞声;不然的话,家里就好鸡飞狗跳、剑拔弩张。遇上这样的家庭就十分无奈了。”
文秀想起来自己的家庭和婆家,情况与田大姐家情况差不多,甚至更好。她爸妈都是通情达理的长辈,处事公平,一心为了孩子们好,对儿媳妇照顾有加,对女婿也非常关爱。这么好的长辈,小辈们可能不孝顺吗?如果不孝顺,那真是猪狗不如。当然,走进家庭的大嫂、二嫂、佩轩也都是很好的人,过年的时候在一起,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真是幸福的一家人啊。婆家也是这样,公婆人品都很好,婆婆在贾庄孝敬公婆是有名的,家里有这样的传统;但是公婆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什么事都听年轻人的意见,在家里一点也不独断专行。对她这个儿媳妇宠爱有加,简直比对女儿都好。对女婿也很好,当作自己家的孩子一样过年吃年夜饭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亲切。文秀一想到这些,就觉得自己真是好幸运。她想到,想张爱珍,如果她遇到一个好婆婆,也许不至于被抛弃。文秀想到,如果佩轩要跟她散伙,公婆都不会答应,甚至会用擀面杖敲他,一直敲到他不敢再提散伙的事。嘿嘿,这样的公婆哪里有?自己实在太幸运了。不过她知道,佩轩也不会跟她散伙的,公婆敲擀面杖的事是不可能有的,佩轩没有挨敲的机会,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自己不会看错他。
其实文秀也明白,如果是那种乖张的家庭和乖张的人,她是不可能看上的。她从跟佩轩接触,明显感觉到佩轩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善良正直、勇敢坚强、自信宽容、成熟宽容、聪明有趣,她看到的都是他的优点,可是细想一想,他身上并没有明显的缺点,而且他一点都不张扬,这么一个优秀的男孩却没人发现他,主要原因也就是他是个穷孩子,又其貌不扬。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他这样的男生?肯定不会是自私狭隘的家庭,从佩轩就可以想象他的爹娘,尽管家里条件不见得好,但是人品不可能很差,肯定是正直、善良、厚道的家庭。 虽然婆家条件不好,但是文秀从来没有嫌弃过婆家,而是要尽力帮助婆家,帮助佩轩,让他们走出贫困。文秀和佩轩两个人爱到刻骨铭心,是两个善良的人、两个善良的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文秀想到,她和佩轩的爱情的确是一部传奇,一部超越一般功利目的的传奇。
文秀想这些出了神,田大姐笑着说:“小韩,你想什么呢?我看你脸上挂着笑容,又在想自己的心事,肯定是想到了自己的光明前景吧?”文秀摇摇头说:“哈哈,我一个临时工,哪有光明前景?只是我觉得,一个女孩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才可以,否则天天闹得鸡犬不宁,那可糟糕透了。”田大姐说:“家庭对女人更为重要,其实男人也需要一个和睦的家庭,家庭不和睦,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婆媳之间,这些关系处理不好,都不会幸福。现在可以看外国电影了,你看人家外国都是特别强调家庭关系的,他们认为家庭关系才是第一位的,不像咱们前些年强调阶级斗争什么的,家里的人也相互斗争,这有什么意思?一家人和和美美,回到家里心情很好,也有利于孩子成长,多好啊。所以,我劝你们年轻人,一定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夫妻两个同甘共苦,一条心,劲往一处使,哪有过不好的日子?肯定日子越过越红火,就是条件差一些,两口子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在家里心情舒畅,充分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情景,简直就像一副美丽的画卷一样,美不胜收啊。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文秀和小崔听了,异口同声地说:“田大姐说的太好了,大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也要那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