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月明秋水 > 第346章 上苍有好生之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一刻,我心急如焚,茫然失措,连跺脚的心思都不曾上涌。我,我们望着那滔滔江水,只有干着急。

再过了三四天,洪水总算消退了些。那一天,在几个兄弟的帮助下,我,我回到了原先的大朗村。

出现在我面前的,只是一些乱石块,一大堆淤泥,嵌入淤泥里的残枝败叶;而那整个村子,就像给人连根拔去一般,房屋的影子,院子的影子,人的影子……全,全都没了。就像,就像那蒸发掉的水汽……

“大娘,”柯晓露安慰起那妇人来,“算,算了吧……”

原来,她也体会到了,当年的那场大洪水,冲掉的不仅仅是自己外祖父一家;而是整个村子,都遭到了灭顶之灾!

“柯姑娘,”那妇人露出感激的神情,轻声说道,“我,我没事的。都过去这么久了,再怎么想不开,又能怎样呢?整个村子里的人,如果,如果真是到了九泉之下,他们也不希望我们这些幸存下来的人,整天哭哭啼啼,以泪洗面吧?不过,最近这几年,我可以这样想,而当初,我还真想着跳到河里,跟他爹一起去——”

“大娘,千万,千万不要!”情急之下,柯晓露冲口而出。

话音未落,她也不禁暗自发笑:如果当初这位“大娘”真的跳了河,怎么还会活到这时,而且,在这儿跟自己说话呢?

那妇人倒是为这位姑娘的善良体贴所感动,停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地说道:“好姑娘,放心吧,我,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寻短见的。不过,话是这样说,当时,我也是非常的难受!嗯,当时,我是想起了,想起了怀里的孩子……”

柯晓露暗自寻思道:是啊,当时,她既然怀了孩子,更多的心思,也就转到未出生的孩子那儿了!孩子,孩子代表着未来。自己再怎么样,再怎么样想不开,也要为孩子着想吧?

“哦,那孩子姓温?”柯晓露一激灵,不由得这样问道。

“你,你怎么知道的?”那妇人惊讶不已。

柯晓露暗自寻思道:她这样说,自然就是默认了!由此看来,这世上的事情,有时候真的就这么巧!昨天夜里,在那个小旅店里,有意无意之中,我听到了温家小哥与那店小二的交谈。

当时,虽然没能见上一面,然而,对那温家小哥,我倒是颇有好感的。而到了这一刻,尽管也说不上是什么原因,我还是觉得,这大娘应该就是温家小哥的娘亲!

直觉与灵感,本来就是难以说清楚的。

或许,在自己内心的最深处,我就觉得这位大娘慈祥厚道,我既然这么认可她,相信她,有什么话语,自然就可以冲口而出了。是啊,我是这样想的,就算是说错了,她也是不会责怪于我的。

“哦,是这样的……”柯晓露淡淡地说道。

“好吧,姑娘,你,你直说吧——”那位大娘鼓励道。

紧接着,柯晓露就把自己昨夜里所听到的那些话语,大致说了一下。

点了点头之后,那妇人这样说道:“柯姑娘,这,这也就是缘分了吧?唉,我那孩子,都快二十岁了,做起事来,还是这样风风火火的。其实,如果路上不方便,就是在县城里暂住一宿,也是可以的……”

她是这样说,不过呢,柯晓露却是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来:对于自己孩子懂事,不愿乱花钱,她作为娘亲,还是很欣慰的。

那么,接下来,自己又该如何呢?四顾茫然一阵之后,望了望偏东数十丈之外的村落,她试着这样问道:“大娘,既然我们脚下的这片地方,就叫大朗村,那么,那个村子,怎么也叫大朗村呢?”

那妇人微微一笑,接着解释道:哦,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所站立的这个地方,确实就是大朗村。当初,山洪暴发的时候,整个村子都被吞没了。不过,当时,也有一小部分人,由于外出了,或是别的一些原因,没有被洪水冲走。再后来,这一部分人返回之后,就觉得,这个地方容易被水淹没,就向东移出数十丈,就比较安全些。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另有一些人来到这儿,安家落户。至于村子的名称,大家觉得,还是叫大朗村吧。这样一来,我们这些人,也就能够记得,山洪无情,不过,我们也不要害怕,依然要顽强地活下去。

当然,从地势上说,新的村落要更高一些,也就比较更加安全。此外,我们还吸取了教训,在临近山脚的地方,开挖了一些沟渠。这样一来,大水就不容易再冲到村子里来了。嗯,到现在为止,整个村子,也没有再遭山洪浸泡过。当然,用那些读书人的话语来说,依然要“居安思危”。现在,现在是春天,还看不出今年的水情。要是涨大水,也还是要提防的……

“能够这样想,”柯晓露接过话语,“也就更加稳当了。”

再聊了几句之后,那妇人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带着一丝歉意,这样说道:“哦,柯姑娘,我,我都老糊涂的,只顾着说话,都没想到,该怎样招待客人了……”

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柯晓露还真的觉得,自己确实有点饿了。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上午走出那小客店的时候,她是吃过早饭的。不过呢,到了这儿以后,心神激荡,以至于茶饭不思;好不容易见到了这妇人,两人只顾着说话,一时也没能够想起吃饭这件事情。而到了这一刻,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之后,再加上大娘的这一句提醒,她还真是感受到了那难耐的饥饿。

是啊,肚子里那“咕咕咕……”的叫声,一向都不会说谎的。

“我,”柯晓露支吾着,“我,我其实也不是什么客人……”

其实,她还是有点迟疑和犹豫的,她隐隐地觉得,就这样到一个刚认识不久的“陌生人”家里去,总有点不好意思,总觉得有点不太自然。

“柯姑娘,”那妇人微微一笑,“你这样说,就是太见外了。哦,你,你是嫌大娘的厨艺不好,做的饭菜不好吃,不对你的胃口?”

听到这儿,柯晓露觉得,若是再推辞,简直就是有点“不识抬举”了!

暗暗地吸了一口气之后,她暗自寻思道:出门在外,也不要太固执,太迂腐了吧?在这位大娘心目之中,面对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如果自己连一碗粥、一杯水都送不出去,岂不是太没面子了?那一句“略尽地主之谊”,那不是说着玩的。想想也是,绝大多数的村民,都是热情好客的;而作为客人,你如果执意不领情,人家也会觉得难堪的,甚至会很自责,总觉得自己像是做错了什么,以至于怠慢了客人。

事情到了这一步,是不是已经到了一个分水岭了呢?

我为什么想起“分水岭”这个词语呢?或许,我一直都是很清醒的,我到这儿来,归根到底,就是源于当年的一次洪灾。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之下,那些村民,如果不幸罹难,生命就此戛然而止,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而对于那些幸存者来说,确实是到了人生的某个“分水岭”:此前一家人其乐融融,整个村子生意盎然;而洪灾之后,此前的那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到了这种时候,也就要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了,那就是,悲痛之余,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这样的处境和遭遇,我不曾亲历,自然也就说不上什么了。

只不过,作为大朗村的“后人”之一,我还是可以断想一番的。

我的娘亲和叔母,就是当年的两个幸存者。她们的遭遇,甚至已经不是悲惨一词所能够形容的了!被洪水冲走且不说,三更半夜,茫茫江流之中,还要去面对趁人之危的盗匪!换做某些消沉之辈,或许就要自暴自弃了。然而,也就是在那样的绝境之下,她们依然奋起抗争,向洪涝灾害,向那些趾高气扬的盗匪。我还记得,娘亲和叔母说到这一幕幕的时候,还特意提到,流落到那群山南侧的时候,她们见到了观音菩萨的塑像,也曾在那儿虔诚祈祷。按照我的想法,真正救了她们的,也还是她们自己!毕竟,面对着那两个持刀的盗贼,如果她们不敢背水一战的话,也就等不到我的父亲和叔父了!

我要这样想,倒也不是要贬低我的父亲和叔父。我的意思是说,作为当事人,如果你心灰意冷,连放手一搏的念头,都没有了,如何还能够再去指望外援呢?

当然,这一切,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而且,我并没有亲身经历,时间久了,印象也会慢慢地淡下来。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将近二十年之后,就在这一片废墟之上,我又听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这位大娘所说的这个故事,单从吸引力的角度来看,前半段似乎更让人浮想联翩,毕竟,在洪灾到来之前,她心灵福至,为其后的幸免于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至于后半段,似乎就说不上有多么扣人心弦了?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那茫茫一片的河面,岸上悲戚无言的几个幸存者,除此之外,就是这一大片天地之间的萧索、肃杀之气了。然而,细思之下,这些画面,尽管有点单调,然而,对于故事主人公的内心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到了这步田地,作为一个幸存者,她的心绪、思忖,才会更具有穿透力!一个人最大最根本的力量源泉,只能是来自于她的内心!别人所说的那一切,如果她不认同、不接受,那也是没有用处的。

我这样说,倒也无意于去贬低那些金玉良言、逆耳忠言。我真正想说的,其实还在于,别人所说的那一切,都是外在的,只有你自己想清楚了,才会起到相应的作用!说不说是别人的事情,认不认同,接不接受,做不做,那就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了。

这一刻,我甚至还会掠过这样的一个念头:幸好,当初,这位大娘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勇敢地挺起了腰杆。要不然,二十年后的这一天,我就算已然来到了这儿,也无法再见到她了。

人的心思,就是这么复杂微妙。

是啊,那一句“上苍有好生之德”,尽管也像是套话了。只不过,真正要感同身受,未必就是轻而易举之事。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样的一个午后,能够遇到这样的一位大娘,也算是有缘了吧?如果不曾听到她所说的那一切,我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与认识,也将注定是不完整的吧?

当年,她的内心,自然也曾苦苦挣扎过。然而,那位尚未出生的孩子,最终唤醒了她!这世上,如果真有醍醐灌顶、脱胎换骨之类的说法,那么,她当年做出决定之际,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了吧?

诚然,在那种时候,她也说不上几句豪言壮语,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和认识,也说不上有多深刻。然而,对于生命的真爱,那源于灵魂深处的母性,才是最为可贵的!生命的长河,和光同尘。此时此刻,当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说起这一切的时候,那其中,甚至包含着某种欣慰与骄傲:对于这一切,我还是有所感悟的。

多少年以来,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子里,里面的村民,也算是换了一代又一代了吧?然而,多年以后,人们再次来到这儿的时候,他们所见到的,多半只是默然肃立的大山,山间的峡谷平地,幽谷中的花草树木……由是观之,一个人的生命,有时就类似于蝼蚁,显得那样的渺小,微不足道。然而,也正是因为那短暂、渺小,我们才会觉得,才会醒悟到,既然都已经来了,无论如何,都要活出一点样子来……

哦,还有那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温家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