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 第664章 宋曹内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子开方领命后,立即出宫,找到寺人貂,让他立即将易牙,常之巫召回,前去伺候齐桓公。

开方则接手齐国内政,他以齐桓公霸主名义,立即召集鲁,宋,卫,陈,郑,曹,许八国国君在牡丘举行会盟(山东荏平)。

宋襄公看到齐桓公又出来主持大局,自己不敢和齐桓公对抗,于是立即带人前去齐国会盟,其他六国诸侯于是也纷纷来到牡丘,参加“牡丘会盟”,这也是齐桓公最后一次举行会盟。

牡丘之会上一致通过决议,联合出兵救援徐国,鉴于目前楚国已经快到了徐国都城泗洪,目前出兵恐怕为时已晚。

公子开方立即提议,这次联军兵分两路,第一路军由齐国和鲁国组成,开方和公孙敖率领,一路南下攻打历国。

而另一路有宋襄公率领宋国,陈国,卫国,郑国,曹国和许国六国联军,然后赶赴徐国协防徐国抗楚。

因为历国是楚国的一个附属国,这里四通八达,是个战略要地,开方告诉众人,咱们目标很明确,齐鲁联军攻打历国不费吹灰之力,然后迫使楚国回去救援历国。

而宋襄公率领六国联军只需要和徐国联手守卫泗洪即可,只要楚国打不下来徐国,等齐鲁联军打下历国,楚国一定得回兵救援历国,这样一来,徐国之围自然能解。

如果楚国不回援历国,我们齐鲁联军就直接攻打楚国国内,咱们给楚国连个互换领地。

大家商议议定,于是分头行动,公子开方和公孙敖率军进攻历国,而宋襄公率领军队进入徐国,准备抗衡楚国进攻。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宋襄公开始作妖,因为宋国早就想撑头当老大,这次原本以为齐桓公不管徐国,自己就可以乘机号令诸侯,救援徐国。

谁知道最后关键时候齐桓公又果断出手,宋襄公算盘算错了,但是宋国早先就一直和曹国矛盾不断,因为曹国都城陶丘(山东定陶)紧挨着宋国,是齐国和中原各国经济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比较富庶。

宋国一直都想独占中原核心贸易要道,于是多次和曹共公商议,宋国和曹国联手控制贸易要道,乘机抬高过路费。

但是曹共公可不傻,曹国弱小,之所以每次会盟和出征齐桓公都会带着曹国,就是因为曹国的地理位置重要,曹国不可能背着齐国和宋国私下结盟,于是曹共公拒绝宋襄公的提议。

这次公子开方提议兵分两路救援徐国,而宋襄公被任命为另一路大军统帅,宋襄公找到了报复曹国的机会。

宋襄公以统帅名义,让曹国作为前锋出击楚国,其他诸侯国的军队随后跟进。

曹共公一听当时就火了,曹国每次出兵讨伐都是主管后勤,说句实话,曹国兵力薄弱,每次都是攒鸡毛凑掸子跟着来凑数的,现在让我曹国打前锋,这不明显就是要公报私仇,让曹国军队去送死的吗?

曹共公怒道:“先前说好的,咱们这一路军队只需要协助徐国防守,现在却要我曹国打前锋去和楚国对战,这不是欺负我曹国弱小吗?有本事你宋国咋不去”。

宋襄公大怒道:“我是主帅,宋国当然要坐镇中军,现在战事瞬息万变,曹国理应听从安排指挥,不得违抗命令”。

曹共公气得火冒三丈,于是道:“我呸!你算个什么玩意儿,我只知道齐侯才是霸主,什么时候给你这个玩意儿露出来了,主帅,我们曹国不认。

想欺负我们曹国,没门儿……老子不伺候你们了”。

只见那曹共公满脸怒容,气得浑身发抖,他大手一挥,高声怒吼道:“撤!我们走!”随着这声令下,曹国的军队如潮水般迅速退出了战场。

曹共公头也不回,径直领着自己的兵马向着曹国的方向而去。只留下一脸惊愕和尴尬的宋襄公站在原地,望着曹共公远去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原本紧密合作的联盟瞬间分崩离析,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宋襄公完全措手不及。

他呆呆地立在那里,脸色铁青,额头上青筋暴起,仿佛能听到自己愤怒的心跳声。周围的将士们也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整个战场上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宋襄公向卫国,郑国,陈国 许国国君道:“曹共公违背盟约,不尊称主帅调遣,竟然私自撤兵,我们应该前去讨伐曹国”。

宋襄公此言一出,郑文公,卫文公,陈穆公,许男听得瞪大眼睛,赶紧阻拦道。

“宋公,咱们是来救援徐国的,怎么能前去讨伐曹国,曹国违背盟约,到时候咱们启禀齐公,自然由齐桓公出面追问曹共公责任,万不可本末倒置,赶紧前去救援徐国吧!”。

宋襄公道:“那不行,军队要想取胜,应当军法严明,曹国不守信用,理应得到教训。

你们要是不愿意得罪曹国,我也不勉强,你们先行前去泗洪救援,我去攻打曹国”,宋襄公说完竟然领着军队前去攻打曹国去了,给四国国君惊的目瞪口呆。

卫文公,郑文公,陈穆公,许男商议后,咱们前去徐国吧!不管怎么样,哪怕是给徐国壮壮胆子也行,于是四国前去泗洪。

徐国国君徐望左等等不来是右等等不来援军,眼看着楚国司马子良带着楚国军队突破一道道防线,马上就到了都城泗洪城。

徐望在走投无路之际,只能咬牙将所剩无几的兵力全部集结起来,准备在泗洪南部的娄林(如今的安徽泗县境内)与强大的楚国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双方兵力相差过于悬殊,徐国和彭国组成的联军在娄林遭遇了楚国大军的重重包围。

面对楚军如潮水般汹涌而至的攻击,徐国和彭国联军虽拼死抵抗,但终究难以抵挡对方凌厉的攻势。

经过一番惨烈的厮杀之后,徐国和彭国联军最终还是败下阵来,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徐望望着眼前这惨不忍睹的景象,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而此时,彭国国君彭伯也同样感到万念俱灰。

在这种孤立无援的绝境之中,两人别无选择,只好无奈地举起双手,向楚国将领司马子良表示投降。

正如令尹子文此前所预料的那样,徐国和彭国的投降不仅仅意味着这两个国家倒向楚国,更重要的是它们分别代表着淮夷和东夷两大集团。

因此,当徐国和彭国向楚国俯首称臣后,其影响力迅速波及到周边众多的小诸侯国。

紧接着,紧邻着徐国的炎国、钟离、钟吾、州国以及庐国等多达二十个淮夷小国纷纷派出使者,主动与楚成王签订盟约,表示愿意归顺于楚国。如此一来,一个以楚国为首的庞大荆楚联盟便应运而生。

这个联盟的形成对于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楚成王拥有了足以与齐国相抗衡的实力和底气。

而徐国和彭国的投降,则让齐鲁两国之前在历国所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都变得徒劳无功,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战略意义。

在齐楚新一轮的争霸中,楚国大获全胜,局势立即对齐国极为不利,齐桓公的霸业开始正式衰落。

欢迎阅读下一章,楚丘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