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武侠修真 > 很平凡的一生吧? > 第653章 矛盾初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星群似是看穿了她的怔忪,伸手将茶盏推过案几,温热的茶香漫开:“如今这世道,真话比东齐的弯刀还锋利。” 他忽然起身,玄甲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大步走到悬挂的舆图前,指尖重重戳在永兴军路的边界,“皇帝忌惮我手中兵权,设了个监军王守忠 —— 三年前治水时,我断了他家吃回扣的路子,这人恨我入骨。这也算是帝王心术之一,不奇怪。不然要是换做其他人,”

白飞瞳孔微缩,想起李助军队严明的纪律,原以为能得遇明主,却不想背后还有这般波谲云诡。他下意识挡在李三娘身前半步,却见她已握紧腰间软剑,指节泛白:“所以你是想让我们……”

“做我的眼睛和刀刃。” 李星群猛地转身,脸上刀疤因激动而扭曲,“东齐虎视眈眈,监军从中作梗,永兴军路的百姓等不得!” 他的声音在营帐内回荡,惊得帐外守卫的甲胄发出轻响,“你们在秦渡镇敢以两人之力对抗东齐游骑,这份胆魄,正是我需要的。”

李三娘想起那个被铁链拖拽的少年,想起老妪绝望的哭喊,秦渡镇的惨状在脑海中翻涌。她转头看向白飞,男人眸中跳动的火焰与她心中的怒火共鸣 —— 他们曾在断崖边以命相护,不正是为了不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我们答应。” 白飞的回答斩钉截铁,长剑出鞘半寸,寒光映亮他坚毅的脸庞,“但我们有个条件。”

李星群挑眉,眼中闪过赞赏:“说。”

“战后,还永兴军路百姓太平。” 李三娘上前半步,发间银饰随动作轻晃,那是白飞用第一笔赏金为她打的,“若你食言,我们这两把剑,也不是吃素的。”

营帐内短暂的寂静后,李星群突然放声大笑,震得青铜灯盏的火苗剧烈摇曳:“好!好!” 他大步上前,重重拍在两人肩上,“有你们相助,东齐小儿不足为惧!” 随着他的话语,帐外忽然响起整齐的脚步声,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营帐外整齐的脚步声渐次远去,李星群望着舆图上咸阳的位置,目光如炬。“即刻拔营,目标咸阳!” 一声令下,整个营地瞬间沸腾,士兵们迅速收拾行囊,战马嘶鸣声响彻夜空。白飞和李三娘对视一眼,翻身上马,他们深知,自己不过是这庞大战局中渺小却关键的一环,容不得丝毫懈怠。

夜色深沉,大军在蜿蜒的山道上行进,火把连成的光带如同一条赤色巨蟒,在黑暗中游走。李助率领的前锋部队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东齐的突袭。果然,当大军行至崤函古道时,东齐的追兵如恶狼般扑来。箭矢破空声、兵刃相接声、战马嘶鸣声交织在一起,黑暗中的战场一片混乱。

李助身披银色战甲,手持长枪,如同一道银色闪电冲入敌阵。他的长枪上下翻飞,所到之处东齐士兵纷纷倒地。“杀!” 他怒吼一声,一枪挑飞一名东齐骑兵,溅起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脸庞。在他的带领下,前锋部队士气大振,与东齐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拼杀。经过一番苦战,东齐军队终于被击退,李助望着败退的敌军,擦了擦脸上的血迹,立即整顿队伍,朝着咸阳疾驰而去。

此时的咸阳,已成为支援京兆伊府的临时总部。城头上,战旗猎猎作响,士兵们严阵以待。李星群的大军抵达后,城内气氛愈发紧张。紧接着,周边各地的军队也陆续赶来,一时间,咸阳城内外帐篷林立,战马嘶鸣,兵器的寒光在阳光下闪烁。

咸阳城主帐内,羊皮舆图被烛火映得发烫,李星群的指节重重叩在萧宗真部的驻军标记上,震得案头令箭簌簌作响。“原定十日集结,如今十五天过去,各路兵马还磨磨蹭蹭!” 他扯下披风甩在椅背上,浓眉紧紧拧成 “川” 字,面色因怒火涨得通红,“等他们到齐,京兆伊府怕是早成了东齐的马厩!”

帐帘突然被掀开,一阵冷风卷着细雪扑进来。福康公主赵新兰身披玄狐大氅,发间金步摇随着步伐轻晃,却掩不住眉眼间的凌厉。她径直走到舆图前,指尖划过泾水防线:“李招抚使,5000 重骑兵虽勇,可萧宗真麾下十万大军驻守潼关天险,你这是拿精锐去填沟壑?”

白飞和李三娘站在角落交换眼神。他们亲历过秦渡镇的血战,深知东齐军队的难缠,此刻看着李星群攥紧的拳头,掌心已渗出鲜血。

“副招抚使是觉得我贪功冒进?” 李星群猛地转身,甲胄相撞发出刺耳声响,“监军王守忠的人在各个隘口拖延粮草,若再等下去,军心必乱!” 他抓起案上的密报狠狠摔在地上,纸张上 “粮草短缺” 四字被朱砂圈得通红。

赵新兰弯腰拾起密报,目光扫过字句,突然冷笑出声:“所以你要用骑兵去占领土地吗?”

李星群大步上前,一脚踢翻脚边的矮凳,木制凳脚撞在立柱上发出闷响。 他的声音几乎要掀翻帐顶,“王守忠昨日送来的文书,竟要我军绕道三百里去取粮草,这不是故意拖延是什么?营中存粮撑不过三日,难道要让士兵饿着肚子打仗?”

“正因为知道局势险峻,才更要稳住阵脚。” 赵新兰将密报折成方块,精准地抛回案上,金护甲与木头碰撞出清脆声响,“我已命暗卫截取王守忠的密信,证据到手便能弹劾他延误军机。但在此之前,若轻举妄动……” 她忽然逼近李星群,步摇上的明珠擦过他的甲胄,“你我都清楚,东齐的细作就藏在军中。”

李星群胸口剧烈起伏,青筋在脖颈处突突跳动,目光死死盯着地上翻倒的矮凳,仿佛那是王守忠丑恶的嘴脸。他一脚踹在案几边缘,半碗冷茶泼洒在舆图上,晕开的水痕扭曲了萧宗真军队的标记。瓷碗碎裂的声响惊动了帐外的守卫,却无人敢踏入半步。

赵新兰见状,银牙几乎要咬出血来。她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同样愤怒的李星群带着浑身血污闯入她的营帐,却在看到她为伤兵换药时,生生将怒火化作了沉默。此刻,她快步上前,绣着金线的裙摆扫过满地狼藉,柔软的掌心一把握住他因愤怒而颤抖的铁手套。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心中一痛 —— 这双手曾在战场上杀人如麻,也为她在寒夜中暖过酒。

“李星群,冷静些!” 赵新兰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哽咽,颤抖的指尖不自觉抚上他紧绷的下颌。她琥珀色的眼眸泛起水光,直直撞进他猩红的眼底,那些在雁门关并肩作战的画面如走马灯般闪过:他教她如何在箭雨中保持镇定,她为他包扎过背上狰狞的伤口。“你还记得吗?在雁门关的悬崖边,是你教会我‘主帅若乱,三军皆溃’。今时不同往日,和上一次北伐不一样。那时你能身披战甲,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可这一次,你是军队的统帅,肩上扛着的是永兴军路万千将士的性命,是大宋边境无数百姓的安危,不是冲锋陷阵的将军,不要总是想着冲在最前线。”

她将他的手按在自己胸口,剧烈的心跳透过层层衣物传递过来:“你听,我的心跳和你一样乱,但我们不能让全军听见这份慌乱。” 说 “就像你当年说的,我们要做彼此的盾牌。现在,让我做你的盾牌,好不好?”

李星群喉间滚动,想说些什么,却被她突然落下的泪堵住了话语。那滴晶莹的泪珠砸在他手背,烫得他眼眶发热。营帐内陷入寂静,唯有两人交错的呼吸声,带着未说出口的千言万语。

李星群喉间滚动,想说些什么,却被她突然落下的泪堵住了话语。那滴晶莹的泪珠砸在他手背,烫得他眼眶发热。营帐内陷入寂静,唯有两人交错的呼吸声,带着未说出口的千言万语。

随着赵新兰掌心的温度透过铁手套传来,李星群紧绷的肌肉终于逐渐松弛。他闭上眼,长舒一口气,方才汹涌的怒火如同退潮的海水,渐渐平息。此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如此愤怒的根源,并非仅仅是王守忠的刁难。

“你知道吗?” 李星群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几分疲惫与自嘲,“不过数月前,我还只是五台县一个小小的知县,整日为赋税、讼案奔波。可如今,我却要执掌八万大军,决定无数人的生死。” 他睁开眼,眼中满是迷茫与恐惧,“有时候我半夜惊醒,总觉得这一切都是场噩梦。我害怕自己稍有不慎,就会将这八万将士推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也知道《黄帝内经》记载恐为肾志,恐惧时人体气血下沉,肾气收敛,表现为恐惧、害怕。然而,过度的恐惧却能激发人的愤怒情绪。这种情绪变化在中医理论中被解释为肾气收敛后,肝气得以疏泄,从而引发愤怒情绪。但我就是控制不住。

赵新兰心中一痛,她轻轻环抱住李星群,将头靠在他的肩头:“我懂,我都懂。” 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还记得我们初次相遇时,你也是这般局促不安。如今的你,历经无数生死,早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统帅。”

她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李星群:“八万大军,是信任,也是责任,但绝不是枷锁。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会一直在你身边。我们曾在雁门关的风雪中坚守七日七夜,在秦淮河畔智退敌军,这些过往都在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与智慧。”

李星群望着赵新兰眼中的信任与鼓励,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他伸手轻轻拭去她脸颊的泪痕,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有你在,好像一切都没那么可怕了。”营帐外,寒风依旧呼啸,但此刻的李星群,内心却多了一份坚定与从容。他知道,前路或许依然艰难,但只要有赵新兰相伴,他便有了直面一切的勇气。

赵新兰的手指轻轻勾住他僵直的小拇指,就像在战场上传递暗号般自然。随着掌心的温度透过铁手套传来,李星群紧绷的肌肉终于逐渐松弛。他闭上眼,长舒一口气,方才汹涌的怒火如同退潮的海水,渐渐平息。此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如此愤怒的根源,并非仅仅是王守忠的刁难。

赵新兰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将自己的披风解下,轻轻披在他肩头,顺势环抱住他微微颤抖的身躯。她的下巴蹭着他的脖颈,声音闷闷地传来:“那些人总说我是公主,不懂下面人的苦。可你发脾气摔碗的样子,和我第一次主持议政时把奏折扔太监脸上一模一样。”现在不是那么温柔善良,知书达理吗?

这句话让李星群忍不住轻笑出声,胸腔的震动撞在她怀里。赵新兰抬起头,鼻尖几乎要碰上他的:“你看,我们都在学着长大不是吗?当初你敢在朝堂上顶撞朝中大臣,现在自然也能镇得住八万大军。” 她的拇指轻轻摩挲着他后颈的碎发,“要是真怕,就把我当你的算盘 —— 遇事不决,拨拨我这珠子。”

李星群望着她认真的眉眼,紧绷的心弦彻底松了下来。他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子,就像平日里调侃下属般随意:“行,那本帅以后算粮草、算兵力,都找赵账房先生。” 营帐外,寒风依旧呼啸,但两人交叠的身影在烛光里摇晃,带着劫后余生的释然。

营帐内暖黄的烛光摇曳,将李星群与赵新兰交叠的身影拉得老长。李三娘倚着帐幕的立柱,望着那对和好如初的人,嘴角不自觉扬起笑意。她轻轻撞了撞身旁白飞的肩膀,声音里带着打趣:“年轻真好,就像当初的我们。”

营帐内,跳动的烛火将牛皮帐幕染成琥珀色,李星群与赵新兰低声商议的话语,混着炭火噼啪声,在空气中轻轻流淌。李三娘斜靠在冰凉的铜制烛台旁,指尖无意识地绕着发梢,看着两人肩并着肩研究舆图的模样,心底泛起一阵温热。

她侧头看向身旁的白飞,男人正专注地擦拭长剑,刀光映得他侧脸轮廓分明。李三娘唇角勾起一抹笑意,悄无声息地凑近,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白大侠在想什么呢?” 见白飞猛地抬头,她又轻轻推了推他的胳膊,语气里满是调侃:“瞧瞧那边,年轻小情侣和好的模样,倒让我想起咱们在秦渡镇那会儿,生死关头还不忘说些肉麻话,可不比他们差。”